合同到期诉讼期时效如何,怎么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分析 合同到期诉讼期时效是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到期诉讼期时效是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借贷双方明确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利遭到拒绝或表示无力履行的,债权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自债务人表示拒绝或无力履行时开始计算。
-
合同到期何时过诉讼时效
合同到期后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2021.03.20 95 -
合同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合同诉讼时效是发生合同纠纷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
2021.04.02 269 -
合同到期诉讼期时效多长
合同纠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1.03.25 299
-
合同到期诉讼期时效如何
合同到期诉讼期时效是三年。 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3-08-06 15,340 -
合同到期应该如何规定诉讼时效
合同到期后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3-10-20 15,340 -
合同未到期诉讼时效规定
合同未到期,如果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或者逾期违约情况出现,可以申请诉讼。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022-06-08 15,340 -
合同到期诉讼期时效如何,有哪些相关规定
合同到期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权利保护的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当
2023-06-15 15,340
-
00:56
如何避免借款诉讼时效过期
避免借款诉讼时效过期的方法如下: 1、可以充分利用时效中断的法律规定。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债权人向借款人主张还款,或者债务人主动还款的,都可以起到诉讼时效中断的作用; 2、每次中断的时间,时效都会重新计算。时效中断是法定时效期间内因故中
720 2022.09.21 -
00:58
合同有效诉讼期几年
合同有效诉讼期为三年,但是超过诉讼期间的话,当事人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因此,在法律没有其他规定的情况下,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法
470 2022.05.21 -
01:03
厂房合同到期无效如何维权
遇到厂房合同到期无效的情形时,如果想要维权,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前提是必须同时具备《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四项必备起诉条件。然后,可以在起诉书中要求导致合同无效的当事一方承担责任。 具体而言,《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对民事
71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