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纠纷可以起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针对民事案件,在起诉的时候一般遵循的都是原告就被告的原则,但如果能确定“民间借贷”纠纷的合同履行地是原告所在地,则原告可以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民间借贷,是否可以在原告住所地起诉需要分两种情况: 1、如果原告住所地就是合同履行地,那么就可以在原告住所地起诉。 2、如果原告住所不是合同履行地,那就不可以在原告住所地起诉,需要在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关于民间借贷是否可以撤诉,民诉法和司法解释没有具体规定。但从立法原意上,可以作如下判断: 1、当事人上诉后又撤诉,如果尚未过上诉期,原判决没有生效,应当视为未上诉,在上诉期内可以上诉; 2、当事人上诉后又撤诉的,如果已经过上诉期,原判决已经生效。不能再上诉。《民事诉讼法》规定,上诉后对方撤诉的,原一审判决生效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方对于生效的一审判决,可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影响执行。撤诉,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原告要求撤回其起诉的行为。申请撤诉,即原告在法院立案受理后,进行宣判前,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其起诉的要求。按撤诉处理,即原告虽然没有提出撤诉申请,但其在诉讼中的一定行为已经表明他不愿意继续进行民事诉讼,因而,法院依法决定注销案件不予审理的行为。不论是当事人申请撤诉还是按撤诉处理的,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
借款纠纷起诉状
起诉状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要确权时,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裁判的法律文书。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借款起诉状的内容包含: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
2021.04.25 217 -
借款合同纠纷与票据纠纷可以同时起诉吗
借款合同纠纷与票据纠纷能同时起诉。两者是独立的。虽然两种关系是独立的,但两种关系之间仍然有一定的联系: 1、票据关系的发生总是基于票据的基本关系。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即基本关系; 2、
2022.03.22 996 -
借款纠纷可以在起诉原告所在地起诉吗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双方签订的借款单、借款合同、借款协议约定在争议发生地的管辖法院,则债权人只能向约定的管辖法院提起诉讼,不得向原告所在地提起诉讼;如果双方未签署借款单、借款合同或协议,或者借款单、借款合同没有约定管辖法院的,债权人可以向
2020.03.05 270
-
借款纠纷,借款人是累犯,可以起诉吗
借款人可以通过起诉累犯来收回资金。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借款人不履行债务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累犯被判处没收财产,没收财产前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合法债务,需要偿还没收财产的,由债权人要求偿还。
2021-12-22 15,340 -
借款合同纠纷可以在上海起诉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借款合同履行地问题批复:“借款合同是双务合同,标的物为货币,贷款方与借款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分别承担贷出款项与偿还贷款及利息的义务,贷款方与借款方所在地都是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地点
2022-05-09 15,340 -
借款合同纠纷可以到哪起诉
借款合同纠纷可以由当事人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约定的,由被告住所地的和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
2022-05-12 15,340 -
民间借贷纠纷可以起诉吗
民间借贷纠纷可以起诉,如果合同有管辖约定从约定,无约定的可以向出借方(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去法院起诉立案需要有原告身份证明、起诉状、相应的证明材料、并预交诉讼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
2022-03-10 15,340
-
01:07
借款合同纠纷起诉状如何写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首先,起诉状的开头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如果有诉讼代理人的,还要写明代理人的身份
1,870 2022.04.17 -
01:08
因合同纠纷可以起诉吗
因为合同产生纠纷,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相应的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就包括了,在我国境内发生的、涉及民事主体之间人身或者财产关系的纠纷。合同纠纷案件,显然与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有关,当然能够成为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但是需要注意,
1,735 2022.04.15 -
01:25
借款合同可以起诉吗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借款合同可以起诉吗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就借款合同产生纠纷,当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作出相应的判决。因此,借款合同可以起诉,但是要受到民事诉讼法的具体限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的规定
1,45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