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知道四周岁的孩子需要付哪些抚养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季度或年度给付。 如果协商一致,一方可以承担全部抚养费的,如果一方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则不可以。即使达成上述孩子抚养协议,如果过一段时间后,双方经济情况确有变化,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确有增加或者给付的必要,一方仍可诉至法院,要求另一方承担抚养费。 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应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在孩子成年后,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生活困难的,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情况下,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截止到子女十八周岁。超出十八周岁,父母没有法定抚养义务,包括子女上大学期间的抚养费。 子女超过十八岁,尚须父母履行抚养义务的情形: (1)子女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 (2)子女非因主观原因(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夫妻离异时孩子6周岁抚养权归最适合抚养孩子长大的一方,子女的抚养权可以先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
三周岁孩子的孩子由谁抚养
三周岁的孩子其抚养权会判给父母双方中经济能力较好,工作更稳定,能让孩子生活更好的一方。根据法律规定,孩子已满两周岁不满八周岁的,并且父母对抚养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所以谁的抚
2021.01.25 169 -
孩子满18周岁在上学需要支付抚养费吗
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孩子有义务赡养父母。父母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赡养费。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不能工作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可按下列标准缴纳;如果有固
2022.04.13 1,464 -
三周岁的孩子归谁抚养?
对子女抚养问题,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应当从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出发,结合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双方可以协议轮流抚养子女。 司法实践中,对于双方均希望得到子女抚养权的,一般按照下列方式
2021.04.19 136
-
请问四周岁孩子抚养费怎么算啊?
1、小孩的抚养费计算为: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承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
2022-12-11 15,340 -
请问两周岁的孩子的抚养权归谁?
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2022-08-20 15,340 -
请问四周岁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2022-03-26 15,340 -
谁知道济宁五岁小孩子的抚养费如何给付?
1.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季度或年度给付。 如果协商一致,一方可以承担全部抚养费的,如果一方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
2022-12-11 15,340
-
00:37
满十八周岁还需不需要给孩子抚养费
满十八周岁还需不需要给孩子抚养费的规定如下:子女已经年满18岁的,一般是不需要在支付抚养费的。但是,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 (一)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
2,500 2022.05.11 -
01:01
孩子一周岁离婚抚养权归谁
孩子一周岁离婚抚养权一般归母亲,具体分析如下: 1、孩子一周岁,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如果母亲有特殊情况,例如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或者女方不尽扶养义务的,那么可以由父亲直接抚养; 2、对两周岁以上未
412 2023.01.04 -
01:30
孩子四周岁离婚怎么判
孩子四周岁离婚的,孩子的抚养权可以由夫妻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要求法院予以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离婚后,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孩子的抚养权由父母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
1,84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