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能否将房产证上的名字改为她们俩的名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我国,房地产权属证书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只能注明特定人数的姓名。因此,您有权将您和您妹妹两个人的姓名添加到房地产权属证书上。 房产是一种不动产权益,它可以归属于两个或多个组织或个人。这种共有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在按份共有模式下,您与您妹妹可以根据登记时确定的各自份额享有相应的所有权。而在共同共有模式中,您们二人将共同拥有该房产的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七条 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组织、个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二百九十八条 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 第二百九十九条 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 第三百条 共有人按照约定管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七条 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组织、个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二百九十八条 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 第二百九十九条 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 第三百条 共有人按照约定管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可以的,因为你跟你妹妹属于家属关系,所以在你妹妹入学的时候,你需要把你们家的户口本、房产证以及你自己的身份证、结婚证准备好,接下来你就可以带着你妹妹去对应的学校办理入学手续了。
在姐妹共有的房产中,即便证书上仅标示了一方的姓名,依旧可通过公证手段确保权益。尽管房产证上只具备一名所有者的记录,并不妨碍该房产实际归两人共享的事实存在。为此,双方可签订合法协议并对其进行公证,从而使得此种约定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具有一定程度的证明力得到保证。 在进行公证操作时,务必明确告知当事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不动产物权的创设、变更、转让与消灭,只有在登记于不动产登记簿之后才能依法生效。 尽管公证手段可行,但为切实维护物权效力,仍建议同时办理物权登记手续。
-
-
房照可以写两个人的名字吗?姐俩的名字。谢谢!
一般的,二手房过户买方可以写多个名字的,而且产权可以选择共同共有,也可以约定比例按份共有。 申请房产过户所需材料 1、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书(原件) 2、申请人身份证明: (1)身份证明(验原件留复印件,委托办理的无需核验原件) (2)委
2024.06.10 33 -
-
姐妹俩和老公的名字怎么通用
你的问题比较特殊。使用住房公积金时,提取公积金或申请公积金贷款的人必须是房子的共有人。如果两个男人都没有在房产证上署名,可能是无法使用住房公积金的。具体情况请咨询老公们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心。
2022-11-01 15,340 -
是兄妹俩名字,兄妹俩的孩子能同时用名额吗
我们正打算也这么做,让我老婆和我舅子合买一个学位房,然后把我小孩和我舅子小孩的户口都迁过去,将来让双方小孩都就读这个学区房,最近都在咨询教育局,派出所户籍,小学招生办。但还没有明确答案,有了肯定确切答
2022-10-19 15,340 -
姐妹俩能否将房产证写为共同共有
在房地产所有权证书上,可以同时登记两位女士的姓名,然而,证书上的“所有权人”一栏仅能容纳一位人士的名称,而“共同所有者”栏目则允许填写多名成员。在此类情况下,双方都有权在证书上添加其姓名。例如,若“所
2024-11-21 15,340 -
新房的要写我们俩的名字。
属于赠与给子女的,房产证最好写清子女各自占份额,根据份额进行分割。不需继承,满18岁就可以自行处理。
2022-10-10 15,340
-
00:57
名字改了房产证的名字要改吗名字改了房产证的名字要改。房产证更名办理需要材料:提供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如果以后不打算再出售的话就直接签署赠与,那样子费用比较低点,如果以后还打算交易最好是到房屋交易大厅填写买卖契约,然后去房屋交易大厅过户,但是中间会出现费用。
5,569 2022.05.11 -
01:25
夫妻房产证写谁的名字夫妻共同出资购买的房产,应当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无论房产证上写的是谁的名字,只要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夫妻决定以共同财产购买的不动产,就是夫妻共同财产。也就是说,无论写上谁的名字,这项房产都是夫妻共同的财产,房产证只是对外公示效力的一项
1,065 2022.04.17 -
01:01
不满18岁房产证上能加名字吗不满18岁房产证上能加名字。只要购房时签署个人名字购房合同,办理房产证就是个人名字。未成年人签署购房合同,需要有监护人持有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户口本,由监护人代替签字办理。虽然未满18周岁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此时却
5,19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