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当事人违约金和违约金的分配方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方法。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或者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只要违约金不超过30英镑%,可以按照合同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可以同时约定定金和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也可以约定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但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只能选择适用。
-
违约金在合同违约中的处理方式
在合同中如果双方已经约定了违约金的,一方违约时应当按照约定的违约金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双方没有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可以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失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2021.04.10 105 -
合同违约金是怎么回事约定违约金和
约定合同违约金要注意的是: 1.欺诈方明知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并且会使对方当事人陷于错误而仍为之; 2.合同中往往约定以合同总额为基数计算违约金,以至于即便只有小额款项未付而被要求承担高额违约金的情况时常出现; 3.尽量不要签订具有高额
2021.04.05 154 -
订金与违约金在合同违约中的处理方式
在定金与违约金并存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条款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这两者是不可以同时适用的。需要细致的思考,当自身违约被他人追究责任时,也应要求对方按照法律规定合理合法地主张自己的权利。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
2021.03.16 227
-
违约金在合同违约中的处理方式为:
合同中双方约定违约金的,一方违约时按照约定的违约金承担违约责任;双方未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可以根据实际损失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
2021-10-31 15,340 -
购房合同当事人的违约金
第十七条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2022-05-07 15,340 -
签订合同后承租人违约,应当如何收取租金、违约金、违约金、违约金
欠我的租金该怎样要回呢?可以直接起诉与你签定租赁协议的人,要求支付租金以及违约金.可以要求他们按照协议赔偿违约金吗?协议合法有效,当然可以要求赔偿为违约金.根据我们签署的协议我可以维护我的哪些合法权益
2022-01-25 15,340 -
合同违约金计算方式
合同违约金计算标准,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自行约定违约金或者是损失计算方法。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
2022-06-02 15,340
-
01:02
合同单方违约违约金多少
违约金是当事人事先约定的,在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违约金可以由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之中约定。 1、违约金在法律并没有规定上限,但是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比如高于造成损失的30%,那么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
3,314 2023.01.26 -
01:05
合同违约金如何计算合同违约金上限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违约金是一种约定的违约责任。因此,违约金诞生于双方的事先约定,违约金的具体内容,也要按照双方的具体约定内容来执行。也就是说,要计算违约金,就要看双方在合同中写明的具体要求。如果双方约定违约金是合同标的10%的,就可以按照
1,402 2022.04.17 -
01:20
合同违约金怎么约定
合同违约金,作为违约责任的一种,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事先约定如果其中一方出现违约行为的时候,该方需要向他方支付的一定金额。具体来说,在我国违约金是约定的,具体的数额可以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同时,双方当事人可以在订立主合同的时候,
2,1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