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拒绝支付父亲赡养费怎么起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可以向子女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法院递交诉状。 2、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对拒不履行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父母与子女协商解决不了,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给付赡养费。 3、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按此规定,当事人向子女索要赡养费,应当向孩子的住所地宾阳或横县的人民法院起诉。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当事人可以向他们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直接抚养方拒不支付抚养费的,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可就其行为向对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抚养费诉讼,要求其按时支付抚养费。法院判决后,如果不直接抚养方仍不执行法院判决的,直接抚养方还可以根据生效判决申请法院对不直接抚养方进行强制执行。
-
子女拒绝赡养费怎么办
子女拒付赡养费的,老人可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要求子女对其承担赡养义务。法律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法院判决后,子女仍然拒付赡养费的,老人还可以根据生效判决请求法院对子女
2021.01.23 135 -
拒绝支付抚养费起诉书怎么写
拒绝支付抚养费起诉书需要包含的内容:开头写明原告和被告双方的基本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然后正文部分写明抚养费纠纷的有关事项和请求人民法院判决一方给付抚养费,然后附上相关证据。
2020.04.04 127 -
子女拒绝赡养父母怎么办
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费的义务,父母可以通过上诉来要求子女履行该义务,情节严重时还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并且要执行法院的判决,同时,在继承遗产的时候,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会少分或者不得到遗产。
2020.11.08 146
-
父母拒绝给子女支付赡养费怎么办?
拒绝支付赡养费的成年子女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诉讼时,符合先于执行的条件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先于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
2022-06-26 15,340 -
子女拒绝支付公公赡养费能起诉吗
1、子女不给赡养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权利。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3-07-25 15,340 -
子女拒绝支付80岁老人赡养费怎么起诉
1、可以向子女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法院递交诉状。 2、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2023-07-25 15,340 -
如果子女拒绝支付赡养费,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拒绝支付赡养费的老人可以通过诉讼解决。赡养费是孩子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费,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给予物质援助。成果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
2021-10-31 15,340
-
00:46
不付抚养费有权拒绝赡养
不付抚养费的,也没有权利拒绝赡养。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因此,赡养是一种义务,不是一种权利,成年子女是不能拒绝的,在父母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时,成年子女就
2,788 2022.04.18 -
00:46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怎么办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前夫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是会得到支持的。如果是法院已经判决前夫应给付抚养费的金额,前夫不主动履行的,针对此情况可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
1,500 2022.05.11 -
01:25
离婚后拒绝支付抚养费怎么办
对于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不给抚养费的处理办法,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是协议离婚的话,当事人只能凭离婚协议书和其他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时约定的抚养费金额需要更改,法院就会综合当事人离婚时的约定、双方经济状况、当地生活水平等
2,09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