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劳动关系时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仲裁时效,自事实劳动关系结束后一年为仲裁时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定金规定的仲裁时效,由于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索要权利救助,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时效制度是指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或仲裁委员会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时效制度意在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及时行使权利的,将视为对自己权利的放弃。也就是说,只有权利人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情形,才适用时效制度。
仲裁时效的计算。根据劳动法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遭到了侵害,这是其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的基础。从这一时间点开始计算仲裁时效期间,符合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仲裁机构保护权利的法定期间的本意。知道权利遭受了侵害,指权利人主观上已了解自己权利被侵害事实的发生;应当知道权利遭受了侵害,指权利人尽管主观上不了解其权利已被侵害的事实,但根据他所处的环境,有理由认为已了解已被侵害的事实,对侵害的不知情,出于对自己的权利未尽到必要的注意或将其作为推延仲裁时效期间起算点的借口的情况。
-
劳动关系确认有时效吗
确认劳动关系一般是没有时效,因为建立劳动关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要还在工作,就存在劳动关系。但是如果是已经辞职了的,那么确认劳动关系是有时效的,一般必须在一年之内提出。
2020.09.22 452 -
确认劳动关系仲裁时效
确认劳动关系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该时效可以中止、中断,中断使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中止使仲裁时效暂停计算。
2020.03.11 184 -
-
确认劳动关系的时效
确认劳动关系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等原因中断的,从中断开始,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仲裁时效因不可抗力等原因中止的,从中止时效消除之日起,在仲裁时效期间继续
2021-11-05 15,340 -
确认劳动关系诉讼时效
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为劳动争议,适用于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期限为一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
2021-11-05 15,340 -
确认劳动关系诉讼时效
确认劳动关系的劳动争议案件适用于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
2021-11-05 15,340 -
确认劳动关系仲裁时效
有仲裁时效,自事实劳动关系结束后一年为仲裁时效。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中
2022-05-13 15,340
-
00:46
没劳动合同怎样确定劳动关系没劳动合同的,可以通过其他的文件确定劳动关系。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的,可以通过工资支付凭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确定劳动关系,还可以通过用人单位
2,193 2022.04.17 -
00:51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三种情况,具体如下: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372 2022.05.11 -
01:07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有什么区别我国劳动法并没有严格规定,劳动关系以及劳务关系的性质。但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存在较大区别。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劳动关系受到劳动法律制度的周全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劳务关系就要受到一般民事合同法
6,33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