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重婚罪法院会怎样判刑,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重婚罪法院一般会结合具体案情,按照以下标准判刑: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姻)。此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重婚罪有以下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2、客观要件:重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 所谓又与他人结婚,包括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的和虽未经婚姻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 3、主体要件:重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4、主观要件:重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 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
犯重婚罪的,法院会对犯罪人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罪人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
法院对重婚罪会怎样判刑
重婚罪可以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和现役军人的配偶同居或重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一方有重婚行为,另一方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重婚罪的认定条件如下: 1、客体要件,重婚罪
2022.07.06 163 -
犯了重婚罪法律是怎么判定的
重婚罪一般判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是指当事人未解除前一个婚姻关系又与他人缔结婚姻的行为,包括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没有进行离婚登记和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算重婚。
2020.11.08 103 -
法律规定犯抢劫罪的会怎么判刑
犯本罪的: 1、一般判处3到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若存在入户抢劫、多次抢劫等法定加重情形之一的,则应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020.06.14 111
-
犯重婚罪法院会如何判刑,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犯重婚罪的,法院会对犯罪人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罪人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2-12 15,340 -
犯重婚罪法院会怎样判刑
重婚罪法院一般会结合具体案情,按照以下标准判刑: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
2023-08-12 15,340 -
犯重婚罪法院会怎么判刑
犯重婚罪的,法院会对犯罪人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罪人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2023-10-10 15,340 -
犯重婚罪的法律判刑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对于婚外情一方,重婚罪肯定是要判刑的,即使是拘役,也属于刑事处罚。对于明知他
2022-05-21 15,340
-
01:16
重婚罪判几年的法律规定
犯重婚罪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我国无论男女,只要犯了重婚罪,那么就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量刑处罚,由此也说明了并没有区分什么重婚罪男女判刑的具体
529 2022.05.27 -
01:10
重婚罪怎样判刑
重婚罪,指的是当事人在有配偶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或当事人明知对方有配偶却仍然与之结婚的行为;有配偶通常是指男性已有妻子、女性已有丈夫,并且双方的夫妻关系没有经过法律程序进行解除,仍然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重婚
838 2022.04.17 -
01:06
经济犯罪法律规定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经济犯罪并非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的具体罪名,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种类罪。经济犯罪可以分为单位经济犯罪以及个人经济犯罪,在定罪条件和量刑标准不同。具体包括货币类犯罪、危害金融机构管理秩序犯罪、危害信贷管理秩序犯罪以及危害期
2,02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