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离婚流程及注意事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调解应当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调解有三种结果:第一,调解后双方当事人和好,原告撤诉,诉讼结束;第二,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协议,人民法院按协议制作离婚调解书,调解书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婚姻关系自此解除;第三,调解无效,应立即进入下一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调解应当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调解有三种结果:第一,调解后双方当事人和好,原告撤诉,诉讼结束;第二,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协议,人民法院按协议制作离婚调解书,调解书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婚姻关系自此解除;第三,调解无效,应立即进入下一诉讼程序。
起诉离婚的流程:首先要提交起诉状,然后法院受理,开庭审理,最后判决离婚。注意事项:诉讼离婚有着法定的必要条件,即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在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对争议处理起主导作用,会对当事人提出的离婚理由进行审查,是否准予离婚取决于人民法院的依法裁量,它既可以判决准予离婚,也可以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请求。
-
法院离婚流程及注意事项
起诉离婚的流程:首先要提交起诉状,然后法院受理,开庭审理,最后判决离婚。注意事项:诉讼离婚有着法定的必要条件,即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在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对争议处理起主导作用,会对当事人提出的离婚理由进行审查,是否准予离婚取决于人民法院
2020.01.18 469 -
法院协议离婚流程及注意事项
办理协议离婚应该携带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且必须为双方原件,以及离婚协议书和照片。注意: 1、拟写好离婚协议书。 2、控制、调解好自己的心情。 3、尽量不要让亲友参加登记离婚的过程。
2021.04.10 323 -
离婚流程及注意事项?
离婚流程: 1、协议离婚的,双方当事人持离相关材料,到任一方的户籍地的民政部门办理离婚,且经离婚冷静期后,仍要离婚的,发给离婚证; 2、诉讼离婚的,到被告户口地或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提交相关资料,请求离婚。 离婚注意事项: 1
2020.08.24 253
-
法院离婚流程及注意事项
流程如下: 1、到人民法院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 2、经立案大厅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准予立案后,由立案庭发出立案通知书,原告凭立案通知书缴纳诉讼费。 3、法院的立案庭受理案件后,将案件移送民事庭,由民事庭
2022-05-27 15,340 -
法院离婚流程及注意事项是
离婚诉讼是指夫妻中的一方基于法定离婚原因,向人民法院提起的、由人民法院对婚姻关系的维持与否进行判决的诉讼。 离婚诉讼的手续(过程)如下: 1、到人民法院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 2、经立案大厅审查符合立案
2022-05-26 15,340 -
法院离婚调解注意事项
1、要认识到离婚案件审理中调解方法的重要性,因为离婚案件关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圆满地把离婚案件处理好因而显得格外重要,此时如果正确地适用这些调解方法很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何调解方法都不是静
2021-01-13 15,340 -
法院调解离婚注意事项
1、最好在律师陪同下进行调解。 个别当事人认为调解自己去可以去,无需麻烦律师。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当事人不了解法官的思维方式及调解的套路,自身又没有经验。所以经常出现以上几种错误。如果有专业婚姻
2021-01-27 15,340
-
01:43
离婚流程及注意事项在我国,想要解除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选择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的方式。协议离婚是指,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关于解除婚姻关系的一致合意,携带离婚协议书,前往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手续。诉讼离婚是指,一方当事人想要与对方解除婚姻关系,但就离婚、财产、子女等
1,812 2022.04.17 -
00:58
交房注意事项流程开发商应该在房屋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情况下通知购房者验收房屋。购房者应该提前安排时间,亲自到场对于房屋进行验收。在验收房屋的时候,要注意要求开发商提供房屋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还有竣工验收备案表,实测面积登记表等材料。如果发现房屋
852 2022.04.15 -
00:53
股权转让流程注意事项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之中,需要注意不能侵犯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是股东向股东之外的人转让股权的,那么其他股东是依法享有优先购买权的。第2个需要注意,双方应当签订完善正规的股权转让协议,明确转让方与受让方各自的权利义务。第3个需
1,93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