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险报销的条件是怎样的,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女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有为职工购买生育保险费,并且在女性职工生育时,为其缴费累计达12个月。 二、符合国家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
一、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补偿标准为: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1个半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以内因病理原因流产的,享受1个月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以女职工产前或计划生育手术前12个月的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工资为计发基数。 二、生育营养补贴与围产保健补贴,凡符合享受国家规定90天(含90天)以上产假的生育女职工可享受生育营养补贴300元、围产保健补贴700元。 三、一次性生育补贴,原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失业后,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时,可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顺产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对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险范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第一胎时,可享受50%的一次性生育补贴。 四、生育津贴补偿到单位,参保女职工产假期间本人基本工资、奖金及福利费由单位照发。 五、计划生育手术费,包括因计划生育需要,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皮埋术、绝育及复通手术所发生的费用,列入生育保险基金结付范围。
-
社保生育险的报销条件是怎样的
报销生育保险费用,需满足如下条件: 1、用人单位和职员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 2、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政策; 3、女性职员分娩后继续缴纳生育保险; 4、部分地区对于生育保险缴费时间有限制。
2020.02.07 160 -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具体是什么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是: 1、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 2、所在单位按照规定为女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并为该职工连续足额缴费一年以上。
2020.07.23 136 -
重庆生育保险报销条件是怎样的?
一、参保条件: 1、生育保险的参保范围为本市所有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 2、生育保险覆盖以上单位的所有职工,即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不分男女,均应参加生育保
2020.11.03 162
-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具体上是怎么规定的
1、《结婚证》原件一份、复印件两份; 2、《生育服务证原件》(外地户口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最好提供北京的生育服务证,如果不能提供,则需要提供外地正规的生育服务证)一份、复印件两份; 3、《出生医学证明
2023-09-15 15,340 -
生育保险的具体报销条件
可以借鉴重庆的生育保险报销条件 1、领取条件: 育前直保持连续缴费且达1享受育险待遇 2、领取流程: 育期三月内由本或其委托向经办机构(企业投保社保局育险科)申领需提交列材料: ()本身份证; (二)
2022-08-15 15,340 -
生育险报销的条件是怎样的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 1、缴纳生育保险的时间达1年及以上; 2、在生育时,生育保险的缴费状态正常,不能是断交的状态; 3、满足国家计划生育规定。在参与生育保险时,必须由公司参加,然后再为员工购买,员工也
2023-09-04 15,340 -
生育保险报销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生育保险报销要满足以下条件,按流程来报销: 1、生育保险报销条件 ①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想要报销与生育有关的费用的,必须连续缴费达到一年以上(包括一年); ②参保职工由于生育或计划生育手术等导致的费用才
2023-09-15 15,340
-
00:56
社保的生育险怎么报销
社保的生育险的报销如下:生育保险报销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12个月,除以365天后,按不同情形分别计算生育津贴: 1、妊娠满7个月生产的乘以98日; 2、妊娠满4个月不满7个月生产或
5,785 2022.05.11 -
00:57
生育险报销多少
生育险报销如下:生育保险报销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12个月,除以365天后,按不同情形分别计算生育津贴: 1、妊娠满7个月生产的乘以98日; 2、妊娠满4个月不满7个月生产或流产的,
38,153 2022.04.17 -
00:59
地邻种树,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地邻种树,法律的规定如下:距离没有规定,但是如果确定邻居栽树行为已经给自己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供役地权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允许地役权人利用其不动产,不得妨害地役权人行使权利。不动
7,32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