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高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一般为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判决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或者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改判。民事案件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或者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可以改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第二次开庭不一定直接宣判。改判情况应当结合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如果没有新的证据不能推到原告证据的,法院一般维持原判,有新证据提交的,经法院审核后,按照证据真实性等可能重新宣判。
需要根据案件情况判断。二审案件,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如果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如果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
交通事故二审判决通过率高么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需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一般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2020.10.22 139 -
交通事故二审判决通过率高吗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需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一般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2020.09.03 140 -
车祸二审改判率多高?
如果没有新的证据不能推到原告证据的,法院一般情况下会维持原判,有新证据提交的,经法院审核后,按照证据真实性等可能重新宣判。二审改判情况应当结合具体案情具体分析。
2020.08.29 361
-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高吗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需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一般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
2022-06-04 15,340 -
交通事故二审更改率高吗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需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一般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
2022-06-07 15,340 -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真的有那么高吗
一般情况下,二审改判的几率非常小。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如果对二审判决不服只能申请再审所以二审改判率不会太高。
2022-08-30 15,340 -
交通事故二审改判率高吗,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二审能否改判及改判几率需要看一审的情况和新的证据,如果一审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有新的能推翻一审的证据,二审会改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
2023-06-14 15,340
-
00:56
抚养权二审改判的几率
抚养权二审改判的几率,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者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
1,435 2022.04.17 -
01:03
交通事故怎么样判定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的判定如下: 1、一方当事人主观上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当负全部违法责任;各方当事人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行为,属于意外交通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的严重程度,
756 2022.05.11 -
00:55
离婚二审孩子抚养权改判几率大吗
二审改判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的几率需要视情况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改变对子女抚养权的分配问题。也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由法院进行判决。二审要想改变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当事人可以通过证明对方不具
2,48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