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分包合同应不应该扣除质押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看合同约定,一般不需要。分包合同完成后需要退还的,合同结束后一年内必须退还保修金。劳动者不需要缴纳质量保证金,否则就是违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条发包人可以与总承包人订立建设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支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数个承包人。 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务分包不一定能扣质保金,如果劳务分包合同中有约定的,可以扣除。劳务分包合同中约定的保修责任和质保金,双方都同意的、且不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规定的,是合法有效的。
质押合同内容主要有五点。具体为:1、质物状况,质物状况指的是质物的质量与现状;2、质押担保范围,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损害赔偿金与违约金的费用;3、质权成立时间,当出质人将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质权才成立;4、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与数额;5、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
质押合同应该包括哪些条款
根据《民法典》规定,质押合同应当包括的条款有: ①被担保的债权种类、数额; ②借款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③作为质物的动产或权利凭证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等; ④质押担保的范围; ⑤动产或权利凭证移交的时间; ⑥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2021.02.03 105 -
劳务合同应该怎样扣税?
劳动合同中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款是: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0%。例如:A销售人员当月工资是6800元,要交(6800-5000)*20%=360元个税。
2020.08.08 490 -
劳务分包是否扣质保金
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劳务分包是否需要扣质保金,如果约定了需要扣质保金的,则劳务分包要扣质保金。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2021.01.04 306
-
工程质保金合同解除不应该扣除哪些来的呢
“质保金”是信誉录会员对自己企业信誉的质量保证金。信誉录会员不仅要接受信誉评分、交易评价的监督,同时要接受质量保证金的监督。如果信誉录会员在合作的过程中违反了规则,则需要扣除其相应的质保金作为处罚。
2022-07-28 15,340 -
工程质保金合同解除不应该扣除什么来的呢?
“质保金”是信誉录会员对自己企业信誉的质量保证金。信誉录会员不仅要接受信誉评分、交易评价的监督,同时要接受质量保证金的监督。如果信誉录会员在合作的过程中违反了规则,则需要扣除其相应的质保金作为处罚。
2022-07-12 15,340 -
劳务分包是否扣质保金
法律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规定吗,是否扣质保金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劳务分包合同中约定的保修责任和质保金,从遵守当事人意思自治、且不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规定的角度出发,对应司法裁判实践中普遍认定此类条款合法有效。
2022-05-28 15,340 -
劳务分包要扣质保金吗
法律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规定吗,是否扣质保金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劳务分包合同中约定的保修责任和质保金,从遵守当事人意思自治、且不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规定的角度出发,对应司法裁判实践中普遍认定此类条款合法有效。
2022-05-28 15,340
-
00:54
合同解除应该怎么做
合同解除的做法有:经过法定程序解除。即当事人一方可以主张解除合同,但需要及时通知对方,其通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邮件等形式通知对方。对方收到通知后,若对该解除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协助。 合同可解除的
1,793 2022.04.17 -
00:56
承包合同违约应该如何起诉
承包合同违约需要起诉的,当事人需准备好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到法院登记立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法院在正式立案前会先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如果调解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法院应当出具调解书,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违约
899 2022.04.17 -
00:50
专利应不应该买
专利应该买。申请专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发明创造知识产权的一项法律制度。凡具备专利条件的发明创新都应及早申请专利,以获得国家的法律保护。申请专利是有好处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
693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