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房屋首付归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婚后一方出资购买的房屋在离婚时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可以平等处理房产分割问题。不过,如果一方能够证实这套房子是在婚前个人财产上购买的,并且房产证上只有一个人的名字,那么这套房子就是归男方所有。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不成,人民法院应根据房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此外,对于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依法予以保护。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婚后购买的房产一般属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付首付的一方一般可以多得属于自己付首付的那部分房屋价值的款项。具体房产归谁,由双方协商,可归属于付首付的那方,但应当给予未得到房产的那方相应的房款价值的补偿。
根据产权登记依据还贷方式的不同分情况处理: 一、产权登记在首付款支付方名下: 1.以夫妻共同财产还贷。这种情况下通常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处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时,该不动产产权归属于登记一方。 2.以个人财产还贷,该房屋产权当然归属于首付款支付方个人所有。 3.夫妻双方实行共同财产制,首付款支付方以个人工资还贷,其效果仍然是以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产权归属于登记一方。 4.夫妻双方实行分别财产制,首付款支付方以个人工资还贷,产权归属于登记方所有。 二、产权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无论是用个人财产还贷还是夫妻共同财产还贷,该房产都属于是夫妻共同所有。
-
婚前支付的婚后房屋归谁
1、夫妻一方用个人财产在婚前买房,并在婚后办理产权登记,登记在个人名下的房产,不属于共同财产,是其个人财产。 只要房屋买卖行为发生在婚前,并且买卖合同已经实际履行,房屋登记在买房人个人名下,就应当以婚前个人财产处理。 2、对于夫妻一方婚前以
2022.07.07 78 -
-
女方婚前首付付首套房的房子归谁?
婚前一方支付首付的房子归属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如果购房方在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而房子登记其名下的,可以先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法院一般认定该房子属于产权登记的一方,双方共同还贷的款项以及相应的升值部分,可以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2022.03.07 128
-
谁首付,后房子归谁
这种情况,建议委托律师处理,因为如何离婚如何取证如何诉讼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有需要,可直接与我联系。
2022-10-25 15,340 -
婚后婆家付首付的房子归谁呢
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父母给子女购房款,一般情况下是认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因此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要是明确指出是对自
2022-06-11 15,340 -
在我国婚前付首付离婚房子归谁
根据产权登记依据还贷方式的不同分情况处理: 1、产权登记在首付款支付方名下: (1)以夫妻共同财产还贷。这种情况下通常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处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时,该不动产产权归属于登记一方。 (2)以个
2023-07-26 15,340 -
父母房子是首付款离婚后孩子归谁
1、父母在婚前给予房屋的首付,婚后夫妻共同还贷的,如果该项房产登记在贷款人名下的,离婚房子归父母付给首付的那一方所有。婚后有一方父母出资为自己的子女购买不动产,同时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以视作
2022-10-15 15,340
-
01:32
父母首付婚后还贷离婚房子归谁父母在婚前给予房屋的首付,婚后夫妻共同还贷的,如果该项房产登记在贷款人名下的,离婚房子归父母付给首付的那一方所有。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婚后有一方父母出资为自己的子女购买不动产,同时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以视作只对自己子女一方
838 2021.04.25 -
01:19
婚后财产离婚后房车归谁夫妻在结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汽车,即使登记在一人名下,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应该参与分割。具体如何分割可以按照下面的规则确定: 第一,由夫妻双方协商确定分割方案,尊重当事人的个人意愿; 第二,如果夫妻无法协商一致,在归属问题上产
1,519 2022.04.15 -
01:13
婚姻法结婚后买房离婚后归谁婚后买房,产权归谁要看具体情况:1、如果是用个人婚前财产买房的,并且登记自己名下,房产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必须进行分配。比如,将自己婚前房产出售,用售房款全款买房依然登记自己名下;2、如果婚后买房用的是夫妻共同财产,这里共同财产包括一方或
1,46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