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超过三年还可以要回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看具体情况定。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表明在这五年之内向对方主张过还款,最近一次主张是在三年以内,那其实还没有过诉讼时效,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归还欠款,只要证据充足,就能拿回工程款。如果过了诉讼时效,也可以找中间人进行协调,争取让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要不要得回来就是不确定的了。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看具体情况定。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表明在这五年之内向对方主张过还款,最近一次主张是在三年以内,那其实还没有过诉讼时效,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归还欠款,只要证据充足,就能拿回工程款。如果过了诉讼时效,也可以找中间人进行协调,争取让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要不要得回来就是不确定的了。
公司拖欠工资超过三年是否可以要回来,要看具体的情况。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因为劳动仲裁委员会不受理拖欠工资案件。但是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违法行为,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
-
工程款超过三年可以起诉吗
工程款超过三年,可以起诉。当事人对工程款有纠纷的,可以直接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审查后,发现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准予立案审理,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被告不提出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对案件
2022.04.16 3,800 -
工程款超过三年可以起诉吗
工程款超过三年,可以起诉。当事人对工程款有纠纷的,可以直接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审查后,发现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准予立案审理,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被告不提出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对案件
2020.08.01 180 -
欠债超过三年了还能要回来吗
法律起诉欠款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欠条注明了还款时间,那么就要从还款时间届满的第二天起算三年。第二种情况,欠条没有注明还款时间,此时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还款;如果债务人不还款,就从他不还款的第二天开始起算三年。
2020.06.23 891
-
借条超过三年还能要回来吗
1、几年了?有可能超过2年时效了。这几年催款的书面、短信记录或电话录音有没有?2、您是否有对方的身份证号、住址、身份证复印件,有的话您是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追回借款的。3、您看一下数额有多大,是否能提供对
2022-05-04 15,340 -
欠债超过三年了还能要回来吗
法律起诉欠款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欠条注明了还款时间,那么就要从还款时间届满的第二天起算三年。第二种情况,欠条没有注明还款时间,此时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还款;如果债务人不还款,就从他不还款的
2021-12-16 15,340 -
拖欠工资超过一年还可以追回来吗
拖欠工资时间超过一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引起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限制,可申请劳动仲裁。否则,超过劳动仲裁时效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
2021-10-02 15,340 -
高温费不发放超过两年还可以要回来吗
高温费不发放超过两年时间可以要回。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第 一、四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
2022-06-18 15,340
-
01:09
工程欠款要不回来怎么办
出现工程款要不回来的情况时,应该尽快到法院提起诉讼,让对方还款,不然超过了法定的诉讼时效,就会失去胜诉权。 胜诉后,若对方在履行期内没有履行法院判决的,可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查询债务人的财产情况;除此之外,如果其名
1,323 2022.04.17 -
01:11
丈夫给小三的钱可以要回来吗
男方如果给小三的钱,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女方就有权要求返还。因为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男方给小三的钱,如果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男方的行为就属于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女方有权要求小三返还,如果小三不返还,与其协商也无法达成一致,女方可向法院
4,538 2022.05.11 -
01:02
10年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已经过了十年的欠款是否还能要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在欠款十年的情况下,要考虑是否已经超过了民法典规定的三年诉讼时效,如果超过被告将取得诉讼时效的抗辩权,将导致原告败诉的后果。但诉讼时效的抗辩权需要被告自己提出,法院不能主动释明,因此原告
5,436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