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还不上钱会怎么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产生逾期罚息 若是信用卡逾期的话,从逾期的那一天开始就会计算逾期利息,直到还清欠款的那一天为止,并且会按月计收复利。因此信用卡一旦逾期,随着逾期的时间越来越长,逾期罚息也会越来越多。 二、影响个人信用 信用卡逾期是会上报征信系统的,因此个人征信报告上就会有逾期的不良信用记录,这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信用评估。 三、被银行起诉 信用卡逾期只要长达三个月不还,银行就有起诉当事人的权利,而一旦被银行起诉的话,除了要负民事责任外,还有可能因为逾期情况严重而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单之中。 四、被不断催收 信用卡逾期后,银行会进行催收,刚开始可能态度会比较好,但逾期时间一长,很可能会不停打电话。而且逾期后期,银行往往会承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进行催收,而那些催收人员的态度往往非常恶劣,会严重地打扰到正常的生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欠信用卡钱还不上的后果:免息还款;征信记录;恶意透支构成犯罪;超过两次以上不还款的,列为黑名单;逾期连续三月,五年之内不能任何银行信用贷款。
信用卡欠钱还不上的,会被银行起诉,构成犯罪的,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当事人的信用卡有欠钱行为,并且还不上的,会被银行提起民事诉讼,强制用当事人的全部财产还款,如果当事人的欠款行为还涉嫌恶意透支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当事人能还钱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
信用卡欠钱还不上了会怎样
信用卡欠款还不上的话,将导致以下不良后果: 1、欠款会自逾期那一天起开始每天按照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来计收罚息,一直到客户全部还清为止。若客户一直欠款不还,自然会不停产生罚息,届时客户的还款压力也就会越来越大; 2、逾期情况会被发卡银行上报到央
2022.04.07 255 -
信用卡不还钱会怎么样?
信用卡不还钱的后果: 1、如果信用卡逾期超过三个月或者银行催款两次以上还不还款的,银行会冻结信用卡并列为禁入类客户,同时还有可能起诉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要求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2、起诉后拒不还款且欠款金额超过1万的,法院会按照信用卡诈骗罪
2022.04.14 277 -
信用卡还不上,会怎么样?
信用卡还不上,会有以下后果: 1、产生信用卡滞纳金; 2、逾期利息; 3、信用卡用户逾期还款将被记入不良信用记录; 4、如果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可能会涉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根
2022.05.18 180
-
用信用卡钱还不上信用度会怎么样
2个月没还信用报告肯定有污点了! 有逾期,再想跟银行打交道,如房贷,车贷,再办理其他银行信用卡。都很难办下来了! 如果长时间不还的话,是会产生大量的滞纳金。而且银行会起诉你。 法院会查封你的财产,来清
2022-08-17 15,340 -
信用卡欠钱还不上会怎么样
1、欠信用卡还不上轻则对个人征信有影响,重则涉及信用卡诈骗。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
2022-05-23 15,340 -
信用卡逾期钱还不上会怎样
如果欠信用卡还不上,会有以下后果: 1、高额利息和滞纳金信用卡不还款持卡人将不再享受信用卡免息期,将从消费当天开始计收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按月计算复利。几万元的欠款不到几天,就会产生上千元的利息,时间
2022-05-17 15,340 -
信用卡欠钱还不上了会怎么样
如果是超过两个月的信用卡欠款不归还,且不和银行主动联系,就构成恶意透支,当恶意透支数额达到一定数额后就构成刑事犯罪逾期超过三个月或银行催款两次以上还不还款的,银行会冻结你卡片并将你列为禁入类客户(黑名
2022-04-17 15,340
-
00:49
欠信用卡15万还不上会怎么样
欠信用卡15万而且还不上,这时候行为人涉嫌触犯了我国刑法第196条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被认定为触犯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具体来说,行为人很可能会被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同时,还要缴纳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2,567 2022.04.17 -
01:26
信用卡逾期还不上会坐牢吗
如果出现信用卡逾期是持卡人在恶意透支的前提之下,认定为犯罪,可能是需要坐牢的。信用卡恶意透支一般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前提,超过信用卡规定的限额或者规定期限仍然透支,并且经银行多次催收后仍拒绝不还的行为。 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3,157 2022.04.15 -
01:07
信用卡不还会坐牢吗
信用卡不还,如果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的,则要负刑事责任,就有可能坐牢。 信用卡诈骗罪,以违反法律的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通过信用卡实施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最严重的信用卡诈骗行为是伪造和冒用两种,其次是恶意透支。 持
13,5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