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平等主体 (1)仲裁和民事诉讼均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但二者不可并用。 (2)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仲裁。 (3)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或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4)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不平等主体:不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纠纷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选择与诉讼的性质有关: (1)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免费),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提起行政诉讼。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时不能再申请行政复议。 (2)特殊情况下,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只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如下:双方协商处理解决经济纠纷;他人调解处理解决经济纠纷;指定机构仲裁解决经济纠纷;司法机关审理。司法机关审理即向法院诉讼。买卖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调解未果,又无诚意达成仲裁协议,只能由司法机关介入当事人之间的经济纠纷,作出最后的判决。
-
个人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个人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以和解为例,经济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自行解决争议。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
2021.01.22 248 -
经济纠纷有哪些解决途径
1、双方本着自愿原则,进行平等协商解决; 2、由第三人或者第三方介入调解解决; 3、仲裁解决,即根据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 4、诉讼解决,即发生民事纠纷后,向人民法院提出解决纠纷
2020.11.05 306 -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有四种,分别是: (一)双方协商处理解决经济纠纷 (二)他人调解处理解决经济纠纷 经济纠纷发生后,双方各执一词,各有各的理由,不能达成谅解,需要双方都非常信任的第三方居中调解。 (三)指定机构仲裁解决经济纠纷 (四)
2020.10.28 187
-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主要有协商、仲裁、诉讼三种解决途径。建议通过协商解决非核心争议,最省时。涉及保密事项的建议提前约定仲裁条款,或者另行签订仲裁协议有争议,可申请仲裁,不公开,保密性强。诉讼是解决经济纠纷的最后一种方式,
2021-12-01 15,340 -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是哪些
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1.仲裁与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当事人发生争议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有效的仲裁协议可
2021-08-03 15,340 -
经济纠纷案件的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下面通过不同主体适用的不同方法来给给大家归类: (一)平等主体 1.仲裁和民事诉讼均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但二者不可并用。 2.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
2022-03-22 15,340 -
个人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个人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四种:一、和解。当经济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分歧意见,当事人在充分协商和相互谅解的基础上,自愿达成和解。当然,这种和解不能违反法律、政策和公共利益。二、调解。合同双方当事
2022-09-04 15,340
-
01:41
典当合同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
典当是指当户将个人的财产作为当物质押给典当行,支付给典当行一定的费用,获得当金,并在确定期限内向典当行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典当物的一种行为。典当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既有双方关于借款的约定,也有典当方提供抵押作为担保的约定。因此,典当合
1,296 2022.04.17 -
01:39
工程造价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项目在建设时预计支出或实际支出的费用。依据民法的基础理论与《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工程造价纠纷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 1、纠纷双方协商和解。和解是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能体现双方真实意思的方式。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形成的和解协
1,196 2021.04.25 -
00:56
不服再审判决的救济途径
不服再审判决的救济途径如下: 1、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申请再审:当
4,05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