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房地产广告争议的方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针对开发商的虚假广告行为,购房人虽无法依据合同追究开发商的违约责任,但可以追究开发商发布虚假广告的责任。依据《广告法》第37、38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不仅要承担行政违法责任,而且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此,购房人如果发现受到了虚假售楼书或广告的欺骗和误导,应及时向政府有关管理机关举报,申请予以查处,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责任方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七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以及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或者服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争议处理的三种办法是: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争议,这是最佳的方式。 2.仲裁。仲裁是指发生合同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关进行裁决并解决争议的方式。 3.诉讼。诉讼是指合同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对合同争议依法予以处理。
发生劳动争议时,仲裁委员会应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处理。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对企业在劳动法限定的延长工作时数内决定加班加点的,应要求劳动者服从单位的决定;对企业违反法律规定决定加班加点的,应要求企业撤销该决定,职工也有权拒绝执行该决定。
-
房地产广告是要约吗
房地产广告不是要约,属于要约邀请。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又称为“要约引诱”。要约邀请只是引诱他人发出要约,不能因相对人的承诺而成立合同。
2021.02.05 209 -
房地产可以打广告吗
可以打广告,但是房地产广告,房源信息应当真实,面积应当表明为建筑面积或者套内建筑面积,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二)以项目到达某一具体参照物的所需时间表示项目位置;(三)违反国家有关价格管理的规定;(四)对规划或者
2020.08.15 168 -
房地产虚假广告处罚怎么判定
违反本规定发布广告依照广告法有关条款处罚,广告法无具体处罚条款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发布,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020.12.02 323
-
土地权争议有处理方法吗?
有的。 1.《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五条 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由争议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2.前款规定的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
2022-07-19 15,340 -
房产争议诉讼败诉后的处理方式
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知道案件情况的其他公民,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依法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 申诉败诉之后的正确处理方
2023-05-19 15,340 -
房地产广告的广告距离有规定吗
国家工商总局在1996年出台的《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房地产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不得欺骗和误导公众,分别在第十条中对房地项目位置宣传“房地产中表现项目位置,应以从该项目到达某一具
2022-05-06 15,340 -
遗产房屋买卖争议的处理
对于将房屋出售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员,未经有关组织和部门批准,如果合同已实际履行完毕,且购房人已实际居住使用该房屋的,如果认定合同无效,在决定退房退款时,要全面考虑到合同无效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
2022-12-16 15,340
-
01:02
土地争议处理办法土地争议处理办法如下: 1、征地纠纷行政复议; 2、征地纠纷行政诉讼; 3、征地纠纷中的民事诉讼; 4、征地补偿协调裁决; 5、征地纠纷听证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土地权属争议调处要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从维护争议双方共同利益
2,396 2022.05.11 -
01:54
离婚房产争议起诉时效首先,如果一方对离婚协议中房产分割条款反悔,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可要求变更或者撤销原来的房产分割条款。即,离婚协议的诉讼期间为离婚后一年。但是,如果协议离婚中漏分了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房产,或当事人约定仍对该处房产维持共同财产状况的话,离婚后
996 2022.04.17 -
01:56
公司股权争议怎么处理公司股权争议处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纠纷的解决方式 (1)有效的股权转让合同应满足股权转让合同的主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股权转让合同约定转让的股份或股权必须是依法可以转让的、股权转让的方式应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490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