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否还要解除劳动合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仲裁并不一定要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劳动合同纠纷可以仲裁,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申请仲裁: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和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而发生的争议; 3.因认定无效劳动合同和特定条件下订立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以及是否续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因职工流动、停薪留职、从事第二职业发生的争议; 5.因用人单位裁减人员而发生的争议等。
解除劳动合同后还可以劳动仲裁,即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劳动仲裁是否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仲裁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8.31 178 -
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还能申请仲裁
解除劳动合同了还能申请劳动仲裁的。 依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后一年内,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写明劳动者姓名,所在单位,具体工作,单位全称,法人姓名,提供与单位有劳动关系的证明。
2020.12.23 125
-
劳动仲裁是否需要解除劳动合同
1、在职期间也是可以申请仲裁 2、离职一段时间后一年之内也是可以申请仲裁 3、不一定是解除劳动合同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4、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
2022-04-15 15,340 -
劳动仲裁是否必须要解除劳动合同
1、在职期间也是可以申请仲裁 2、离职一段时间后一年之内也是可以申请仲裁 3、不一定是解除劳动合同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4、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
2022-04-22 15,340 -
劳动仲裁是否一定要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仲裁并不一定要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
2022-07-03 15,340 -
劳动局仲裁是否必须要解除劳动合同
1、在职期间也是可以申请仲裁 2、离职一段时间后一年之内也是可以申请仲裁 3、不一定是解除劳动合同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4、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
2022-04-25 15,340
-
01:11
劳务合同纠纷劳动仲裁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即劳务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劳动仲裁,以及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 但是,在前述解决方式中存在适用顺序。根
1,777 2022.04.17 -
01:37
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全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其适用范围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所列举的各种具体劳动关系争议中。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
5,604 2022.04.17 -
00:52
劳动仲裁要多少钱
劳动争议仲裁一般不收费。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费收费标准,具体如下: 1、没有争议金额的案件,每件300元。 2、有争议金额的案件,按下列标准累加收费: (1)争议金额在1万元以内,含1万元的案件,每件500元; (2)争议金额超过1万元至5万元
22,00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