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必须负责扶养离婚孩子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男方抚养的条件如下: 1、女方有恶性传染疾病,或有其他重大疾病,影响孩子成长的。 2、女方长期在外不回家,不尽抚养义务的。 3、男方已做绝育手术,或丧失生育能力的。 4、男方年纪偏大,再次生育的机率较小,而女方却处于较好的生育期的。 5、女方有不良嗜好或其他品质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 6、女方收入较低,且工作不稳定,没有固定住所的。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 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协议离婚孩子并不是必须归男方抚养。法律规定的只能由男方抚养的情形有:女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女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不是必须归男方,双方可以协商。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离婚后男方还可以负责抚养孩子吗?
离婚后孩子判归男方抚养的可能性大的情况如下: (一)女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二)女方不尽抚养义务比如长期在外不回家,或无法实际尽到抚养义务如工作性质的原因等; (三)男方已做绝育手术,或丧失生育能力的; (四)男方年
2021.01.16 204 -
离婚后孩子出生男方还负责抚养吗
离婚后孩子出生男方还承担抚养责任。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2021.02.22 102 -
生孩子男方必须要有抚养权吗
男女双方共同孕育孩子,子女出生之后,孩子的亲生父亲当然享有相应的抚养权利。就算亲生父亲不能直接抚养未成年的子女,也需要按照一定的约定,支付相应的抚养费用。因此,生孩子之后,男方一定会有抚养权。这不仅是亲生父亲的权利,更是亲生父亲应当履行的义
2022.04.15 822
-
离婚孩子抚养权必须归男方吗
1、孩子抚养权不是必须归男方,离婚时,可以由双方协商处理孩子的抚养权,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
2022-11-16 15,340 -
协议离婚孩子必须归男方抚养吗
不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
2022-11-07 15,340 -
协议离婚孩子必须归男方吗
不是,需要双方当事人本着孩子最大利益出发,自行协议抚养权归属,达不成一致意见,可以起诉解决。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
2022-03-14 15,340 -
离婚后孩子归男方女方必须要抚养费吗
按照法律规定,父母必须给未成年的孩子支付抚养费,尤其是离婚的,所以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要支付抚养费。
2022-08-20 15,340
-
00:58
离婚孩子抚养权必须归一方所有吗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并不是必须归一方。孩子的抚养权是可以由双方共有,由双方共同抚养或者轮流抚养的。想要共同抚养,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父母双方和孩子本人都希望能够共同抚养,而且父母双方本身也都拥有抚养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哪一方存在不适宜抚养孩子的
2,417 2022.05.11 -
01:05
离婚孩子抚养权必须起诉吗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不一定非得通过打官司来解决。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满八周岁的,在抚养权归属问题上应该充分尊重子女的意愿。我国的离婚方式有两种,分别为:1、诉讼离婚,诉讼离婚即通过打官司的方式处理子女抚养权归属的问题。2、协议离婚,协议
1,134 2022.04.15 -
00:53
离婚孩子抚养权必须分割吗夫妻离婚时必须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的问题。根据《中华民族共和国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的规定,夫妻离婚时必须要对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进行分配。处理的方式有两种,主要对应我国的两种离婚方式,分别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其中,夫妻双
1,10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