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纠纷起诉时效限制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纠纷诉讼时效是否可以受限制,这个问题可以具体分几种情况。首先,如果是的时候一并处理财产,那么这就没有时效限制,也就是说,什么处理离婚的问题,就什么时候处理财产的问题。第二种情况,是虽然离婚了,但在诉讼离婚过程中有些财产问题没有一并处理,尤其是离婚时还没有取得的房屋,如果双方协商不成,那么暂时不处理,需要在取得房产证以后,另行处理。而且对共有房屋这些共有物的分割,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没有规定说离婚后多长时间内必须进行分割。第三种情况,就是根据的规定和的相关规定,在离婚以后才发现对方在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转移、隐匿财产行为,损害自己财产利益的,那么应当在发现之日起三年内主张权利,这里就是一个三年诉讼时效的规定。最后,如果是时在财产分割问题上存在欺诈、胁迫情况的,离婚后一年内可以提出撤销关于财产部分的约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财产纠纷诉讼时效限制规定是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离婚时有夫妻双方都知道的共同财产未分割,离婚后要求分割的。如共同财产的在离婚双方或一方掌控下,可以基于物权要求分割共同财产,不应受时间的限制。如要求分割时,共同财产已经不受双方或一方掌控,就演变成一方向另一方要求赔偿的债权,应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起三年内起诉,否则丧失胜诉权。
-
关于离婚财产纠纷诉讼时效限制问题
离婚财产纠纷的诉讼时效有限制,离婚财产分割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三年。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而离婚财产分割,属于民事权利纠纷。
2021.04.25 145 -
没有离婚协议离婚财产纠纷诉讼时效有限制吗
离婚财产纠纷诉讼有时效限制。一般是三年。法律规定,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从当事人发现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2021.01.14 102 -
离婚财产纠纷可以提起诉讼吗离婚时财产纠纷
离婚后有尚未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分割财产后反悔;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的财产纠纷能提起诉讼。不属于夫妻双方所有的财产不能提起诉讼。
2021.01.12 200
-
离婚财产纠纷的起诉时效有限制吗
答案是:有的,关键是财产纠纷发生在什么时间下,若在时,是一并处理离婚财产纠纷,没有诉讼时效限制,若在离婚后,发生财产纠纷时,这时候双方无民法典律关系,有诉讼时效限制,有以下情形: (1)隐藏、转移、变
2022-08-24 15,340 -
离婚财产纠纷诉讼时效限制吗
离婚财产纠纷适用诉讼时效的限制。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导致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都为3年。离婚时漏分夫妻共同财产,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3年,从发现或
2022-06-02 15,340 -
离婚后财产纠纷起诉时效
1、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或伪造债务导致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侵占另一方财产的,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有权请求再次分
2022-08-24 15,340 -
离婚后发现前夫转移财产,离婚财产纠纷诉讼时效限制吗?
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应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提起诉讼。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可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
2022-08-09 15,340
-
00:58
关于离婚后房产纠纷得诉讼时效离婚后房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是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一方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另外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的规定,离婚后,发现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
1,082 2022.04.17 -
01:13
离婚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离婚纠纷案件,一般都不会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因为诉讼时效制度针对的是,当事人不行使法定权利,导致诉讼时效经过,法院不再保护此项权利的情形。由于婚姻关系涉及的问题复杂,同时我国实行婚姻自由制度,当事人当然可以随时解除婚姻关系。不需要受到诉讼时效
1,379 2022.04.17 -
01:46
被起诉离婚时有财产纠纷,答辩状应该怎么写被起诉离婚有财产纠纷,答辩状应该围绕对方起诉状中列明的诉讼请求来进行反驳。答辩状都是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如果同意离婚的话,双方只有财产方面的争议,那么应该先咨询律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列举证据,证明自己应得
1,33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