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的证据规则是如何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同诉讼阶段,证据的内涵不同。在起诉阶段,只要与案件事实有表面联系的材料都可能被认为是证据。而随着诉讼的深入,原来被认为是证据的材料可能会被逐步剔除,原来并不认为是证据的材料又在不断加入。因此,诉讼证据只有根据裁判的需要认识它、理解它,才具有法律意义。 裁判证据是指最终能够被法官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证据。一般而言,法官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同时具备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的要件,也就是裁判证据的属性。[1] 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客观真实性指作为民事证据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作为证据事实,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以真实而非虚无的、客观而非想象的面目出现于客观世界,且能够为人所认识和理解。 为此,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在举证时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真实的证据,不得伪造、篡改证据;要求证人如实作证,不得作伪证;要求鉴定人提供科学、民事案件证据规则客观的鉴定结论。另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应当客观全面,不得先入为主;要求人民法院在审查核实证据时必须持客观立场。 证据在经过法庭质证后,法官没有理由怀疑其为虚假,便可认定其真实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证人证言采信规则: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证言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证人就同一事实先后做出不同的证言,顺序在先且及时作出的证明力一般较强;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一般大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民事间接证据定案规则是: 1、每个间接证据都是依法取得且已查证属实。 2、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的内在联系。 3、间接证据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使证据形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证明体系。 4、间接证据之间,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5、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必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能得出被告人有罪的唯一结论。
-
民事证据规则审查规则是什么?
规则如下: 1.优势证据规则。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可以被界定为明显优势。法院根据明显优势来判断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提出的相互矛盾的证据,这一裁判准则即为优势证据规则。 2.补强证据规则。是指法律规定,因某一证据的证明力较弱,不能将其单独作为
2020.06.18 228 -
-
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则是什么
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则如下: 1、每个间接证据都是依法取得且已查证属实; 2、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的内在联系; 3、间接证据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使证据形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证明体系; 4、间接证据之间,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
2022.04.28 1,157
-
民事案件法院调取证据的规则是哪些?
是由当事人自己去收集证据的,除了特殊情况,法院帮你收集。
2022-08-03 15,340 -
海事案件证据规则
一般而言,海事法院是最按照证据规则的规范处理案件的,所以,对于你的举证责任,法院给予你一个举证期限。其实这是法院对于你的举证的宽宥。也就意味着,法官也认为你的权益应该予以维护,但是你还需要补强证据。故
2022-03-27 15,340 -
证据规则的许多规则的如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的,以确保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及时审理民事
2021-12-14 15,340 -
民事证据规则的时间
根据民事证据规则的规定,证据交换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证据交换的时间均应确定在庭审之前。证据交换是举证时限制度的组成部分,应符合举证时限制
2022-02-15 15,340
-
01:32
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则是什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证据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在提出自己的主张时,有提供能够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的责任。如果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及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到实际发生的证据,或者人民法
2,222 2022.04.15 -
00:55
民事案件开庭后补充证据期限民事案件开庭后补充证据期限,不少于30天的期限。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要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要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
2,911 2022.05.11 -
01:22
刑事案件的期间如何计算公安机关应当在受理举报、控告、举报、投案自首的刑事案件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经地或者市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60日。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
1,20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