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时效二十年具体指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政诉讼时效,是指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2014年11月修订后的新《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关于涉及不动产的行政诉讼,有两个期限,一个是6个月的一般诉讼时效,另一个是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20年是一个绝对期限,超过这个期限,人民法院不再受理。
诉讼时效具体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时期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依照诉讼程序保护权利的可能性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三年。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二十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
行政诉讼的时效具体是什么
行政诉讼时效,具体如下: (1)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二十年内提起诉讼; (3)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五年内提起诉讼。 一、行政诉讼流程是什么 1
2023.01.31 238 -
行政诉讼时效二十年如何理解?
《行诉法解释》第4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
2022.09.03 254 -
行政诉讼时效二十年如何确定
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因不动产而提起诉讼的,则行政诉讼的时效最长可确定为二十年。该期限是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如果当事人超过该期限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2020.12.16 97
-
行政诉讼时效具体是指什么意思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一般诉讼时效为六个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
2022-06-03 15,340 -
行政诉讼时效二十年诉讼时效规定?
行政诉讼时效是指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此期限,当事人丧失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2014年11月修订的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1-10-29 15,340 -
行政诉讼二年时效是指怎么回事
一般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是六个月,2年是最长的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六个月是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那就是诉讼时效起算时间。如果、中止、延长的,诉讼时效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
2022-08-22 15,340 -
行政诉讼二年时效
一般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是六个月,2年是最长的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六个月是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那就是诉讼时效起算时间。如果、中止、延长的,诉讼时效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
2022-08-24 15,340
-
00:51
哪些诉讼时效是二十年诉讼时效是二十年的情形法律并没有统一规定。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
1,759 2022.05.11 -
00:56
三免政策具体指什么三免政策具体指: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享受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园林、风景名胜区等场所;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就诊免交普通门诊诊察费;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三免福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无偿献血证》为献血
11,009 2022.04.17 -
01:03
行政诉讼时效有多久一般情况下,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为六个月,即行政诉讼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如果在提起行政诉讼前,行政诉讼当事人已经申请过行政复议的,可以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
243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