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婚内借款合同的效力有何影响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财产有约定各自享有的借款合同有效,没有约定的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借款合同不发生效力。我国对夫妻财产的规定,采用了约定优于法定的模式,如男女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作了明确约定,从民法意思自治的角度出发,法律对该种约定予以保护,但前提是该种约定必须采用书面的形式。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财产有约定的借款合同有效,未约定的夫妻共有财产借款合同无效。男女双方明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法律保护这种协议;没有约定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的法律规定处理。
对财产有约定各自享有的借款合同有效,没有约定的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借款合同不发生效力。 我国对夫妻财产的规定,采用了约定优于法定的模式,如男女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作了明确约定,从民法意思自治的角度出发; 法律对该种约定予以保护,但前提是该种约定必须采用书面的形式;对没有约定的,按照法律关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的规定进行处理。
-
夫妻婚内的借条有如何的效力
婚内借条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互相写的欠条,就是夫妻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否成立要考虑下列因素: 1.如果仅有一张借条但并未实际发生借款事实,那么借款行为就不属实,借条不成立。 2.如果夫妻一方写了借条并且取得借条确定的款项,但是该笔款项
2021.03.03 149 -
婚内夫妻之间借款合同有效吗
婚内夫妻之间的借款合同有效。只要双方签订借款合同的行为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在签订借款合同时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借款合同的内容不会违背法律、法规、社会公序良俗;借款合同在签订后有经过双方签名确认并注明日期,那么双方签订借款合同的民事法
2021.02.26 127 -
婚内夫妻之间的借款具有效力吗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签订的借款合同是有效的: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婚前协议签订时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该协议无效; (二)意思表示真实,如果婚前协议签订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该协议无效; (三)不违反
2021.04.03 106
-
婚内夫妻间借款合同的效力有什么
对财产有约定各自享有的借款合同有效,没有约定的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借款合同不发生效力。我国对夫妻财产的规定,采用了约定优于法定的模式,如男女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作了明确约定,从民法意思自治的角
2022-10-12 15,340 -
借款用途影响借款合同的效力吗?
出借人在借款时应注意审查借款的用途,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并不是所有的债权都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也不是所有的借款合同都有法律效力。
2022-11-01 15,340 -
结婚夫妻间的借款合同有效力吗?
对财产有约定各自享有的借款合同有效,没有约定的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借款合同不发生效力。我国对夫妻财产的规定,采用了约定优于法定的模式,如男女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作了明确约定,从民法意思自治的角
2022-11-07 15,340 -
借款合同无效会影响担保合同的效力吗?
一般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就无效,但也要看合同约定,如果担保合同约定主借款合同无效,但担保合同无论何种条件均有效,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借款行为发生了,则担保人都要承担保证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约定,则借款合
2022-10-14 15,340
-
01:00
部分条款无效会影响整个合同效力吗
一般而言,合同部分条款无效并不会导致整个合同无效,如合同的仲裁、诉讼管辖条款。这是因为该部分条款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其无效后,有法律规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没有法律规定的,按照行业惯例履行。如管辖地约定无效后,按照法定管辖诉讼;货
806 2022.04.25 -
01:43
借款合同变更的效力是怎样的
借款合同当然可以变更,只要双方达成新的合意,而且意思表示真实,变更后的借款协议就会发生法律效力。这时候,双方当事人就需要受到变更后的借款合同的约束,而不需要继续履行原来的借款合同。具体来说,这主要是根据我国合同法第77条以及第78条的规定。
1,204 2022.04.15 -
01:45
企业内部资金拆借的效力如何
企业内部资金拆借的效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企业的内部资金拆借行为有效的情形。 1、根据法律规定有效的情形。一是小额贷款组织企业的贷款行为,二是外商投资企业未经批准向境外企业借贷的合同就是合法有效的。 2、依据税收征管政策有效
1,54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