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构成什么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以牟利为目的,通过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借贷、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存贷款的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主体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故意。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由以下条件构成: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存贷款的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牟利的目的。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犯罪构成?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犯罪构成: (一)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主体要件:主体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存贷款的管理秩序; (四)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
2020.09.20 132 -
如何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
满足下列要件即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 1、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2、主观方面一般是出于故意,且以牟利为目的; 3、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存贷款的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存在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
2020.04.20 111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构成要件?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构成要件: (一)主体要件:主体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存贷款的管理秩序; (四)客观要件:表现为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金
2020.10.23 165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构成什么罪
符合以下要件的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存贷款的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银
2022-07-04 15,340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怎么构成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构成要件: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存贷款的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2022-07-11 15,340 -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怎么构成?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构成要件: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存贷款的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2022-07-04 15,340 -
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怎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2-05-22 15,340
-
00:57
收保护费构成什么罪名
收取保护费至少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情节严重的,那么还可能构成抢劫罪。抢劫罪一般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实施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从而构成的犯罪。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
4,536 2022.04.17 -
01:08
客户欠钱不还怎么催收
客户欠钱不还,催收的途径如下: 1、用协商的方式自行解决; 2、用调解的方式,由第三方帮助解决; 3、用仲裁的方式,由仲裁机关解决。采取仲裁的方式,需要双方达成一致仲裁意见; 4、用诉讼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作出判决。 通过诉讼方式
4,693 2022.10.05 -
00:55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替人顶罪构成包庇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帮助其逃避刑事追究,故意顶替犯罪的人欺骗司法机关的,构成包庇罪。这里的“明知”,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被窝藏、包庇的犯罪人的情况,以及行为人和犯罪人的供述等
3,60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