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多的烟草能私犯吗?怎样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一般在中国诈骗金额累积4万多怎么量刑可参考诈骗罪量刑参考标准【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诈骗4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诈骗2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重处情形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处10%: (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 (九)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私卖烟草的被怎么处罚
倒卖烟草专卖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倒卖的烟草专卖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和烟草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前款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2020.08.01 585 -
走私烟草会怎么处罚
走私烟草的处罚有: 1、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数额不大,不构成走私罪的,由海关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2020.10.07 768 -
无烟草证卖烟怎样处罚
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责令停止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经营总额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2020.03.15 451
-
走私烟草3000万怎么处罚
走私烟草涉嫌走私3000万普通商品和商品,走私烟草3000万看逃税定罪,一般情节,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逃避应纳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具体量刑看情节。偷税金额达到3000万的,
2021-12-05 15,340 -
走私烟草达到5万怎么处罚
走私香烟达到五万一般处行政处罚。对走私烟的处罚的有关规定: 1、走私香烟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
2022-06-11 15,340 -
走私烟草犯法吗
购买走私烟草是违法的,是走私行为。不构成犯罪的,依法处以没收走私货物、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根据具体情况依法给予刑事处罚。购买走私烟草涉案金额较大的,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三年以下有
2021-12-05 15,340 -
走私烟草该怎么处罚
1、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数额不大,不构成走私罪的,由海关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和违法所得
2022-06-26 15,340
-
01:02
非法经营烟草60万能缓刑吗
非法经营烟草60万是否能缓刑,要看是否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
2,425 2022.05.11 -
01:28
种植烟草自己抽犯法吗
种植烟草自己抽不犯法。法律对私人种植烟草没有禁止性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烟叶收购计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部门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下达,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烟草公司或者其委托单位应当与烟叶种植者签订烟叶收购合同。烟叶收购合
11,198 2022.04.17 -
01:01
犯烟草非法经营罪量刑标准
非法经营烟草的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烟草,是指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许可证明,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3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