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迁出后宅基地还能确权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则上来说,是不能的:当事人户口已经迁出本村的,就不属于本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一,在本村的宅基地是不能办理确权登记的(但是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是可以继续使用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办法》的规定:第四条普通成员是指拥有土地共有权、保留型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管理与处置的参与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项完整权利,承担完全义务的农村居民。保留型土地使用权指除承包地经营权外,已实际取得和保留的宅基地、林盘地、自留地等土地使用权。本办法所称普通成员等同与其他法律法规所称的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第五条特殊成员是指拥有土地共有权、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完整权利的一项及其以上,并承担相应义务的公民。第六条下列人员确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通成员:由集体经济组织普通成员繁衍,并在该集体经济组织共有的土地上生产、生活的后代;与集体经济组织普通成员形成法定初次婚姻关系的;父母或一方具有集体经济普通成员资格的子女,符合承包经营条件,但未承包到集体土地的;普通成员家庭经过合法程序收养的子女;因国家政策性迁入或经法定程序加入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户口迁出去了家里的宅基地不能继承,因为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不属于个人所有,而可以继承的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是宅基地上建的自建房可以继承。
户口迁出后,就不在是本村村民,也就失去了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农村的宅基地是集体所有,个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户口迁出后,没有权利转让和出卖宅基地,由村委会无偿收回。如果宅基地上有建筑物的(房屋),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房屋)属于个人所有,对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有使用权和支配权,赠予和出卖都可以,宅基地随房屋一起走。没有建筑物的,由村集体收回。
-
-
户口迁出去了宅基地还能继承吗
户口迁出去了家里的宅基地不能继承,但是可以对宅基地上的房屋进行继承。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按照遗嘱进行继承,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办理,一般是由配偶、子女、父母进行继承。
2021.04.02 282 -
户口迁出去的宅基地还能继承吗
即使当事人将户口迁出,也没有权利继承家里的宅基地,因为《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不属于个人所有,而可以继承的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是宅基地上建的自建房可以继承。
2021.04.18 193
-
户口迁出后宅基地如何确权
该项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应以当地的具体政策为准: 1、在有些地区(如:河北省等),当事人户口迁出原籍农村后,在该村的宅基地(未建),是会由原集体收回的(不能确权); 2、当事人可以带上本人的户口本、身
2022-03-14 15,340 -
户口迁出后原来的宅基地能否确权
不能:只有在当事人的户口迁入该村,并且属于宅基地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业户口)的前提下,才能受让该宅基地,否则是不能受让该宅基地及办理确权登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办法》的规定:第四条普通成
2022-03-09 15,340 -
农村宅基地确权后户口迁出后还是原来的吗
各地存在差异,应以当地的具体政策为准: 1、原则上来说,当事人的宅基地在一定的期限内,未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建房)并且户口已经迁出本村的,其使用权,是会由原集体收回的; 2、当事人可以带上本人的身份证
2022-02-07 15,340 -
土地确权登记户口迁出的户口迁出后还能确权吗
不能办理确权手续:当事人户口已经迁出农村的不属于本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一,在本次承包期限内,可以继续使用该承包地,承包到期后,应由发包方收回该承包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第二十六
2022-03-12 15,340
-
01:32
农村户口迁出后宅基地如何处理农村户口迁出后,宅基地的处理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全家没有全部搬出村庄,这种情况下乡村的宅基地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因为国家实行一户一宅的制度,即以户为单位。比如,孩子搬到城市,父母的户口还在村里,这样的父母仍然是村集体的一员,这时父母仍然有宅基
24,256 2022.04.15 -
01:01
宅基地怎么确权宅基地确权的流程如下: 1、由申请人进行申请,递交到乡镇部门; 2、工作人员对房屋进行勘测,核实,填写宅基地的地基情况; 3、审核无异议后进行公示。在村集体所有成员都没有意见的情况下,就会在确权登记表上签字,之后转交到县级部门盖章; 4、相
3,578 2022.05.11 -
01:04
农村宅基地确权和拆迁有关系吗农村宅基地确权和拆迁没有关系。房屋确权不是为了拆迁,主要保护农民利益。土地确权最终还是为了考虑广大农民的利益,承认现在所经营的土地合规合法化。宅基地确权后,真遇有拆迁的情况,这确定并登记的权限是拆迁补偿最有利的证据,是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根据
4,90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