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和诽谤的法律责任是如何的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用语言诽谤要负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诽谤,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他人,必然侵害他人的名誉,因此,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精神损失的民事责任。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可见,诽谤他人还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诽谤人应当承担治安管理行政责任。 4、《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见,诽谤他人,如果达到情节严重的,就构成诽谤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构成犯罪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诽谤罪和侮辱罪的法律特征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侮辱诽谤损害了他人人格权,达到以下法律所规定的程度的,涉嫌违法。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
2020.11.09 156 -
恶意的侮辱和诽谤如何处罚
恶意侮辱和诽谤的处罚: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
2020.10.01 114 -
诽谤和侮辱的区别
诽谤侮辱罪的区别有这些: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的,而是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的; 2、侮辱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而是诽谤侵犯的是的他人身体自由权等。
2020.05.13 318
-
侮辱诽谤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2022-06-27 15,340 -
侮辱诽谤有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2022-06-30 15,340 -
什么是侮辱罪和诽谤罪,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
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人格尊严,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步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尊严、诋毁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侮辱罪和诽谤罪有什么区别侮辱罪在客观方
2022-04-28 15,340 -
如何认定侮辱罪和诽谤罪
侮辱和诽谤罪的量刑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和诽谤罪只有在被告知后才能处理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外,受害人需要向法院提起自诉。
2021-12-31 15,340
-
01:12
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
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有3点,分别是: 1、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概念不同。侮辱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罪,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 2、侮辱罪和诽谤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
1,182 2022.07.06 -
01:23
诽谤罪该如何取证
关于诽谤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取证:口供或者录音或者一些书面证据或聊天记录截图等等相关证据,如果遭受诽谤情况严重,建议当事人最好聘请律师从专业的法律角度收集诽谤罪起诉的相关证据。 一般诽谤罪的构成要符合以下几点: 1、嫌疑人故意捏造虚假并
529 2020.12.17 -
01:00
法律援助的责任是谁的责任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
1,15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