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犯罪如何减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后,在激愤、恐惧状态下为了防止再次遭受家庭暴力,或者为了摆脱家庭暴力而故意杀害、伤害施暴人,被告人的行为具有防卫因素,施暴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显过错或者直接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对于因遭受严重家庭暴力,身体、精神受到重大损害而故意杀害施暴人;或者因不堪忍受长期家庭暴力而故意杀害施暴人,犯罪情节不是特别恶劣,手段不是特别残忍的,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故意杀人“情节较轻”。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根据其家庭情况,依法放宽减刑的幅度,缩短减刑的起始时间与间隔时间;符合假释条件的,应当假释。被杀害施暴人的近亲属表示谅解的,在量刑、减刑、假释时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为了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犯罪,加强对家庭暴力被害人的司法保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15年3月2日共同发布了《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意见》第十六条明确提出,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猥亵儿童、非法拘禁、侮辱、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遗弃等犯罪。要严格依照刑法规定,认定家庭暴力行为是否已经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对于同一家庭暴力行为同时触犯多个罪名的,应当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如遗弃致人死亡的,同时构成遗弃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以非法拘禁手段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的,同时构成非法拘禁罪与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均应择一重罪论处。
-
家庭暴力属于家庭暴力犯罪吗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心理、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属于虐待情节恶劣的会构成虐待罪。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2020.01.01 193 -
家庭暴力如何量刑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有虐待家庭成员等家暴情节的,如果情节恶劣,虐待罪属于亲告罪,需要被害人告诉才处理,构成虐待罪的,将被依法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构成虐待罪的,同时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将被依法
2020.03.15 159
-
家庭暴力犯罪怎么减刑?
对于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后,在激愤、恐惧状态下为了防止再次遭受家庭暴力,或者为了摆脱家庭暴力而故意杀害、伤害施暴人,被告人的行为具有防卫因素,施暴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显过错或者直接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2022-04-29 15,340 -
家庭暴力犯罪后,怎样减刑
对于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后,在激愤、恐惧状态下为了防止再次遭受家庭暴力,或者为了摆脱家庭暴力而故意杀害、伤害施暴人,被告人的行为具有防卫因素,施暴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显过错或者直接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2022-04-15 15,340 -
家庭暴力犯罪该怎样减刑
对于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后,在激愤、恐惧状态下为了防止再次遭受家庭暴力,或者为了摆脱家庭暴力而故意杀害、伤害施暴人,被告人的行为具有防卫因素,施暴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显过错或者直接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2022-04-24 15,340 -
对家庭暴力犯罪,如何认定家庭暴力犯罪,家庭暴力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对于家庭暴力犯罪,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犯罪主体上,两者一般都是家庭成员;在犯罪的主观要件上,两者都是故意犯罪;在犯罪的客体上,都侵害了被害人的人身权益;在犯罪的客观方面,
2022-02-09 15,340
-
01:20
遭遇家庭冷暴力如何取证
家庭冷暴力与家庭暴力的取证方式不同,施虐者通常是以精神虐待为主,因此,家庭冷暴力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更多是通过语言攻击、暗示性的威胁、经济等方面的控制,以达到用精神折磨对方。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遭遇家庭冷暴力时,可从以下
2,519 2022.05.11 -
01:29
家庭暴力是犯法的吗
家庭暴力是犯法。 家庭暴力实施者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等,从肉体、精神上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构成虐待罪,应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家庭暴力实施者使用暴力公然贬低其
6,755 2022.04.15 -
00:51
遭遇男人家庭暴力如如何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一种是诉讼离婚。男方有家庭暴力行为,如果女方想要与男方离婚,但是男方不同意的,那么女方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受离婚冷静期的限制,向法院起诉离婚需要准备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还有相关的证据材料,主要是证明双方感
61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