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形构成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法20日发布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意外属工伤。最高法行政审判庭庭长A解释,下班后,等交通的高峰时段过了之后再回家,属于合理时间。下班途中需到菜市场买菜再回家属合理路线。近年来,工伤赔偿成为劳资双方发生纠纷的重点领域,而对工伤认定中的“上下班途中”的内涵解读,更是人们产生认知歧义的争议焦点。最高法为职工在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列举出包括探望父母、顺路买菜等日常行为在内的四种情形,不仅界定和拓宽了“上下班途中”的概念内涵,有助于规避司法实践中的认知歧义和裁量各异,更彰显出政府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人性化关怀,堪称法治进步和文明提升民生善举。事实上,人们不可能一刻不停的连续劳作8小时,从走向岗位、补充能量和修复体力的“预备”角度解读,“上下班途中”应当被视为“工作”的延伸,将“途中”发生的意外认定为“工伤”并非牵强附会。为彰显工伤认定的人性化,最高法此次司法解释紧扣“合理”这一关键词,包括“合理时间”、“合理路线”。也就是说,充分把握对“途中”时间与路线要求的“正当性”考量。比如,把早一点、晚一点、下班后再加班、选择错峰回家等诸多情形,都界定为合理时间区域;把顺便买菜、接孩子、看父母等日常活动都视为合理路线,既不依上下班的“最短”距离,也不按用人单位划定的路径,而是充分考虑劳动者的正当需求和实际需要,这无疑契合了“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什么情形构成诈骗罪
以下情形构成诈骗罪: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
2022.07.02 261 -
什么情形构成诈骗罪呢
以下情形构成诈骗罪: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2020.08.18 165 -
什么情形下构成遗弃罪
负有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 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 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
2020.11.21 130
-
什么情形构成工伤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
2022-06-24 15,340 -
构成不构成的情形
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形律师提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2022-10-23 15,340 -
什么情形构成诈骗罪?
构成诈骗罪的要件有: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物所有权。 3.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4.本罪在客观
2022-06-10 15,340 -
什么情形构成诈骗罪
构成诈骗罪的要件有: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物所有权。 3.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4.本罪在客观
2022-06-05 15,340
-
01:05
什么情况下构成寻衅滋事
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对他人实施殴打、辱骂,或者破坏公私财物等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行为人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即构成寻衅滋事:1、随意殴打他人,或者追逐、侮辱、谩骂、恐吓、拦截他人,行为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2、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或者
1,113 2022.04.15 -
01:10
虚假诉讼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1、虚假诉讼要构成犯罪,只有“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才有可能。“捏造”是指凭空捏造,如果纠纷事实客观存在,仅仅对非关键部分的事实进行夸大、或者滥用诉讼权利恶意诉讼的,都不构成该罪。其次,必须是民事诉讼领域的事实,如果在刑事诉讼领域捏
1,482 2022.04.17 -
01:23
合同无效的情形是什么
合同无效,指的是合同因欠缺一定生效的条件,从而导致合同不发生法律的效力。 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一般包含以下几点: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合同规定的意思表示真实;标的确定且在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规定,
1,9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