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死了婆婆流有剩下的怎么继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婆婆的遗产按遗嘱继承公公的遗产按法定继承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第二章法定继承第九条继承权男女平等。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第十四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第十五条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需帮助,请电话联系详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婆原则上不可以继承儿媳的遗产,除非儿媳立有遗嘱。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以上均无的,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但是这里的父母不包括公婆、岳父母,所以只要儿媳没有遗嘱,公婆就不能继承。
丈夫去世,公婆是有继承权的,因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和父母。遗产首先应该按照遗嘱分配,没有遗嘱才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的时候,父母和配偶是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一般应该均等分配。
-
婆婆如果死了,欠公婆的债务怎么办
1.公婆死后的债务一般不需要子女偿还的。 2.从法律角度来讲,父母的债务是不需要子女偿还的,因为子女没有这个义务。但在以下2种情况情况子女是应要代替父母偿还债务的,子女接受了父母的赠于遗产,造成父母债务无法还清,不论这种赠于是有意识还是无意
2021.03.29 729 -
丈夫死了公婆有权继承吗
丈夫死了公婆是有权继承的。公婆是丈夫的父母,。属于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当然有继承权。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其中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2021.02.02 155
-
如果老公死后婆婆放弃了继承还需要婆婆吗
需要尽赡养的义务。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一条【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2】婆婆的子女有赡养自己母亲的义务。包括去世的儿子,和其他子女。对婆婆,媳妇没有法定赡养义务。
2022-10-09 15,340 -
婆婆的房子死了我有继承权吗?
你好: 如果没有找到遗嘱的话,那么只能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如果你婆婆只有一个儿子即你丈夫的话,房子应该是应该由你丈夫继承的.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2022-04-29 15,340 -
婆婆的遗产继承公公有继承权吗
婆婆无权处分公公的遗产。房屋为他们共同财产的,一半是你公公的遗产,一半是你婆婆的财产。你公的遗产继承:有遗嘱的,按有效遗嘱,无遗嘱的,由配偶、父母、子女继承。继承人可协商,不能协商的,一般平分,但与被
2022-02-17 15,340 -
儿子死了,儿媳有婆婆的义务吗?儿媳有继承婆婆的家产吗?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丈夫去世后,与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已经尽了主要的赡养义务,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2022-10-22 15,340
-
01:02
夫妻共同财产婆婆能继承吗
婆婆不能继承夫妻的共同财产,婆婆只能够继承属于自己的儿子那一部分的个人财产。父母是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如果被继承人有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那么就按照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办理。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留下遗嘱或者遗赠抚养协议,那么就按照法定继承
811 2022.04.25 -
01:50
儿媳能继承公婆遗产吗
一般情况下,儿媳不能继承公婆的财产,理由在于《民法典》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以上规定表明
3,162 2022.04.17 -
01:10
媳妇可以继承公婆遗产吗
《民法典》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以上规定表明儿媳一般情况并不能继承公婆的财产,但特殊情形
2,61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