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时彩礼算是夫妻共同债务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彩礼是买卖婚姻的残余,是我国民法典律制度不支持的习俗。彩礼是男方赠与女方的财产,如果是男方借钱给女方的彩礼,属于男方个人或父母欠下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男方个人或父母负责偿还。法律规定,双方已经结婚并且同居了一段时间(一般掌握在半年以上)双方离婚的,女方可以不退还彩礼;如果虽然登记结婚但没有再一起共同生活或生活时间过短的,女方应当退还彩礼;如果男方因为给女方彩礼造成家庭整体生活水平下降的,下降水平明显达到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以下的,离婚时女方应当退还彩礼。没有登记结婚只是同居或订婚的,分手时必须退还彩礼。两人结婚在一起生活之后,因为彩礼拖欠的债务,夫妻可以自愿共同偿还,但女方不愿共同偿还的,由男方或男方父母以其财产偿还,女方没有偿还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法典并未对彩礼作出新的规定,因此关于彩礼依然沿袭了旧婚姻法。根据法律的规定,存在以下情况女方需要返还彩礼: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男方给付并导致生活困难的。 返还彩礼的情形有: (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也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在司法实践中,以下情形不能要求返还彩礼: (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 (2)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 (3)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因彩礼而产生的债务应当属于男方的个人债务,借钱凑彩礼一般是发生在男女双方缔结婚姻以前; 而非发生在男女双方婚姻存续期间,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所以,女方对因彩礼而产生的的债务是没有偿还责任的。
-
结婚时彩礼钱算夫妻共同财产吗?
需要根据具体情形而定。如果彩礼钱是婚前给予的,那么会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如果彩礼钱是婚后给予的,那么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双方有特殊约定的,应当遵从约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
2021.04.19 146 -
结婚彩礼是否算是共同债务
因彩礼而产生的债务应当属于男方的个人债务,借钱凑彩礼一般是发生在男女双方缔结婚姻以前;而非发生在男女双方婚姻存续期间,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所以,女方对因彩礼而产生的债务是没有偿还责任的。
2021.08.17 156
-
彩礼算是夫妻共同债务吗
1、彩礼不算夫妻债务。彩礼是指婚姻关系中的男方及其亲属依据习俗向女方及其亲属给付的钱物。夫妻债务主要是以夫妻共同财产作为一般财产担保,在夫妻共有财产的基础上设定的债务。从上述定义可以知道彩礼应属于男方
2022-12-06 15,340 -
彩礼算夫妻共同债务吗?
彩礼是结婚时男性赠与女性的财产,属于男性或男性父母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由男性个人偿还或父母偿还。夫妻共同债务是夫妻双方或其中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夫妻共同生活对第三务。
2021-11-08 15,340 -
离婚时给彩礼算不算夫妻共同债务?
彩礼是买卖婚姻的残余,是我国民法典律制度不支持的习俗。彩礼是男方赠与女方的财产,如果是男方借钱给女方的彩礼,属于男方个人或父母欠下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男方个人或父母负责偿还。法律规定,双
2022-07-05 15,340 -
彩礼算不算夫妻共同债务
不算。彩礼属于结婚时男方赠与女方的财产,属于男方或男方父母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由男方个人偿还或其父母偿还。夫妻共同债务,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为夫妻共同生活对第三人所负的债
2022-06-13 15,340
-
01:03
结婚彩礼算共同财产吗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彩礼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是不必须进行分割的。彩礼,又称聘礼,是指男方按照当地习俗,在婚前给予女方一定数量的现金或者财物,以表示其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诚意。男方如果在离婚时请求女方返还彩礼的,根据相关司
1,962 2022.04.17 -
01:17
结婚的彩礼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结婚的彩礼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分以下两种情况: 1、彩礼由一方个人接收或购置结婚物品的,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受赠的财物无特殊约定,应为夫妻共同财产; 2、彩礼未转入男女双方的财产共同体,只是由一方家庭占有,则并不是
643 2022.06.15 -
03:31
夫妻离婚债彩礼债务怎么办
首先,在实践中,一般将彩礼认定为女方的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故离婚时男方无权请求分割彩礼。但是,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两种例外情形:离婚时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存在以下两种情形中的任一种,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1、当事人
82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