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超出约定范围劳动合同未续签辞职该怎么补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工伤保险的,所有工伤赔偿金都由单位承担,包括在医院治疗期间的医疗费、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等,以及因工伤导致的伤残补助金等。
未续签劳动合同工作超2年的没有赔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没有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不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主张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是合法的。
-
企业未续签劳动合同,员工辞职,企业应如何补偿?
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自己辞职的,公司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也不存在赔偿问题,但员工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最多11个月的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员工不是按照该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是自行辞职的,公司没有义务支
2024.07.11 36 -
劳动合同到期一个月单位未续签,我辞职,怎么补偿
首先,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公司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说明解除劳动合同及赔偿情况。 其次,经济补偿,必须在员工离开公司之日,与劳动者结算清楚。
2024.06.28 23 -
未签合同被辞职该怎么给予补偿
工资以每月你实际领取的包括基本工资、各种津贴等的总额;公司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的,必需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如果公司没有与你签劳动合同,从第二个月开始可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或者是立刻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备案,如果
2024.05.29 24
-
员工因工作原因要辞职无签劳动合同该怎么办
你能举证自己劳动合同没签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双倍工资赔偿,按下面去搜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如果是通过银行卡,可以作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
2022-07-15 15,340 -
公司未续签劳动合同辞职后,不续签劳动合同员工怎么赔偿?
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没有续签,劳动者还在继续工作,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要求,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从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资。 自用工之日起满一
2022-04-23 15,340 -
公司超出劳动合同范围安排员工工作
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处理。 用人单位超出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属于单方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有选择权,或者可提出与用人单位协商变更、补充劳动合同;未经劳动者同意,安排超出劳动合同约定的
2022-03-27 15,340 -
工作十二年未签劳动合同辞职有补偿吗已经工作十二年辞职有补偿金吗
用人单位用工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已工作十二年的劳动者,以没有劳动合同为由辞职,是没有经济补偿或赔偿的。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2022-02-08 15,340
-
00:49
员工不续签劳动合同公司给补偿吗员工不续签劳动合同,公司是否需要给补偿,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不续签劳动合同的赔偿,可以分为以下的两种情况,具体如下:1、如果单位不续签,需要进行经济补偿;2、如果员工不续签,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来处理。在员工不续签的情况下,又可以细分为以下的
2,963 2022.04.17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339 2022.04.17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1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