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行为受到不正当竞争的相关规定有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盗用、冒用和擅自使用他人特有的标志。假冒或者是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产品的产地和标志导致产品质量混淆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2、独占经营者限制购买指定商品。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一般是指垄断者,利用企业的优势竞争的地位,指定消费者购买特定的产品,影响其他经营者对该产品的经营。 3、政府滥用职权限制经营。政府部门滥用政府的职权,限制其他经营者的经营活动,限制外地商品的流入或者是本地商品的流出。 4、虚假宣传。经营者在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时,不得对产品的质量、成分及功效等作出扩大宣传,也不能对产地、生产日期及用途等进行虚假宣传,发布虚假广告。 5、侵犯商业秘密。通过盗窃、胁迫或者是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6、低于成本价销售。经营者为了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恶意打击其他的经营者,把产品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7、强买强卖。经营者不得为了销售产品而强迫消费者购买该产品,也不能指定消费者购买的产品的种类及类型。 8、从事有奖销售。以抽奖或者有奖竞猜的形式销售产品且销售的数额达到5000元,则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9、捏造事实打击竞争对手。通过捏造事实或散步虚假的消息损害同行竞争对手的名誉、商业信誉及产品的声誉等等,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10、串通投标招标。在竞标的过程中,投标者与招标者之间进行勾结,恶意降低或者抬高标价,打击其他的竞争者。 综上所述,经营者通过强买强卖、低价销售、有奖销售、盗用冒用他人产品标志及虚假宣传等等来恶意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扩大自己的经营优势等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当然,也有例外,处理鲜活产品、即将到期的商品、季节性降价及清偿债务等情形下可以低价销售,不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市场混淆、商业贿赂、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低价倾销、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商业毁谤。不正当竞争行为与正当竞争行为的区别主要是手段是否合法或者是否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具体差别如下: 1、主体不同:垄断的主体一般具有经济地位的优势,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主体不一定具有经济优势。 2、后果不同:垄断的后果是在相关领域造成无竞争或者竞争程度很低; 而不正当竞争的后果是行为人获得暴利或者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3、手段不同:垄断在表面上可能通过平等、自愿的交易形式来实施;而不正当竞争则是采用非正当的手段来打击竞争对手并谋取利益(如欺骗、贿赂、诋毁等)。
-
正当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什么区别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与正当竞争行为的区别主要是手段是否合法或者是否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列举规定了11种不正
2020.07.16 264 -
一般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哪些
一般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以下8种。 (1)假冒行为。 (2)虚假宣传行为。 (3)商业贿赂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5)降价销售行为。 (6)搭售行为。 (7)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8)串通招投标行为。
2020.02.07 158 -
-
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的相关规定有什么?
《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常见的经营者包括:自然人、经济组织、各种法人等。 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
2022-07-31 15,340 -
经济反不正当竞争的相关规定有什么呢?
不平等竞争是指因经营者外部条件(包括经济、法律、政策)不平等、不公平所造成的,而不不正当竞争是由于行为者主观违法、违背商业道德等造成的不公平竞争。 不平等竞争一般不是违法行为,而不正当竞争则必然是违法
2022-07-28 15,340 -
经营者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有哪些
对于经营者反不正当竞争法如下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理解。从法律的形式渊源来看,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形式意义与实质意义之别。形式意义上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以“反不正当竞争法”或类似名
2022-07-12 15,340 -
经营者不得使用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的混淆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
2022-07-06 15,340
-
01:30
竞业限制的相关规定竞业限制,指的是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特殊种类的劳动者不能到与原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我国法律关于竞业限制的规定主要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
4,479 2022.04.15 -
01:25
竞业限制相关法律法规与竞业限制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用人单位可以和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与此同时,可以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先
3,927 2022.04.15 -
01:05
存续和正常经营有什么区别存续和正常经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区别。 第一个方面是营业状态的区别:正常营业,是指企业还处于正常的营业状态当中,存续是指企业的实体,虽然还存在着,但是已经没有营业了。 第二个方面是生产状态的区别:正常营业是指企业还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存续
5,57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