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证抵押给私人房产证有效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房产证抵押给私人,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效:抵押人有权处分房产;该财产是可以依法抵押的财产;当事人依法订立书面抵押合同;并依法到登记机关办理抵押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条以本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海域使用权;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运输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房产证抵押给私人,如果符合下列条件的,是有效的:抵押人对该房产有处分权;该房产是依法可以进行抵押的房产;当事人依法订立了书面的抵押合同;并且依法到登记机关办理了抵押登记。
有效。私人之间抵押房产证借款,有法律效力,但如果房产不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抵押是担保的一种形式,只要符合担保法的规定的,公民,法人,其它组织的民事主体都可以。房屋抵押给个人的手续: 1、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场,带齐身份证,及复印件。 2、房产证原件。 3、抵押协议。 4、手续都办好后,房产证先放在管理局,七个工作日后双方再亲自带上身份证去取。
-
无房产证的房产抵押给私人有效吗
这是没有法律的效力的。没有用,没有房产证说明房产可能有问题,办不了房产证。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说明对房产没有所有权,这种情况交易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不能抵押。
2020.08.08 539 -
没有房产证的房子抵押给私人有效吗
抵押无房产证房屋无效,没有房产证的房子是不能买卖、置换、赠与、继承、转让的。即使进行了上述行为,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房屋没有房产证的,是属于权属有争议的房屋,这类房屋是不能抵押的。 因此抵押无房产证房屋无效。
2020.12.21 182 -
私人抵押办房产证有效吗?
房产证抵押,并不是意味抵押权已经设立,不动产的抵押需要抵押人与抵押权人签订抵押合同,并对借款金额、担保期限、抵押物及抵押登记的办理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作出明确具体的约定。最后还需要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才有效。根据2021年实施
2021.01.25 191
-
房产证抵押给私人房产证有效吗
首先要明确房产证是谁抵押的。如果是个人和个人抵押,需要明白房产证抵押不等于房产抵押。因此,在抵押房产证时,必须签订《房产抵押贷款合同》,明确具体约定贷款金额、是否支付利息或利率标准、还款期限、还款方式
2021-11-01 15,340 -
房产证抵押给私人有效吗?
首先要明确的是是抵押的对方是谁,如果是个人与个人抵押的话,则需要明白的是,房产证抵押不等于房产抵押。因此在房产证抵押时一定要签定一份《房产抵押借款合同》,对借款金额、是否支付利息或利率标准、还款期限、
2022-08-26 15,340 -
房产证抵押给私人有效吗
法律规定是这样的,不动产的抵押一定要办理抵押登记才有效的!他发函给你没有关系,不用理会,现在给你的建议是,赶紧向法院起诉追讨你的债务,并立即申请财产保全,申请法院查封这70套房子,这样的话你的债权才能
2022-01-31 15,340 -
房产证抵押给私人的有效吗
房产证抵押给私人并不一定就是无效的。房产证可以抵押给私人,是合法的。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
2022-06-07 15,340
-
01:12
房产证抵押给私人无效吗房产证抵押给私人是有效的。房产证抵押不能等同于房屋抵押,两者是不同的。房产证抵押后,抵押权人最好前往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以维护自身的抵押权。进行登记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可以确定该房屋的所有权是否属于抵押人;第二,如果该房屋被多次抵押的
2,993 2022.05.11 -
01:21
房屋抵押给个人有效吗房屋抵押给个人是有效的,但前提是抵押要依法设立。 按规定,房屋属于可以用来抵押的财产,但用来抵押的房屋不能有禁止抵押的情形。 以下财产不能抵押: 1、土地所有权; 2、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比如耕地、自留地等,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3
2,373 2022.04.17 -
00:58
抵押状态下能补办房产证吗抵押状态下不能补办房产证。 抵押后再补办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是私人抵押房产,没有到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那么系统该处房产是处于正常状态,可以去登报遗失然后补办。 但是对于未做抵押登记的抵押行为,通过欺骗行为遗失补办房产证,应当视为违约行为
6,98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