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权与抚养费的规定是该如何样的呀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子女的实际需要;②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根据收入状况分为:①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这里的“月总收入”指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等。可申请调查令来调查。②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参照①确定。一般参照《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参照标准》来确定的年平均人收入、年平均生活费来作为依据。③有特殊情况的,如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可适当增加。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关抚养费的法律规定有: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承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费用的数额和期限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
双胞胎的抚养权的规定如下:不满两周岁,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已满八周岁,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抚养费的规定如下:抚养费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等问题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
婚内抚养费是如何规定的
夫妻双方婚内分居生活的,子女可请求未履行抚养义务一方支付抚养费;离婚纠纷中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亦可要求另一方补付婚内抚养费。因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如果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拒不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那么未成年子女可以去向法院申请裁决,法院
2021.04.16 195 -
子女抚养费是如何规定的?
关于子女的抚养费有以下规定:抚养费数额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
2021.02.01 106 -
子女抚养费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如何确定子女的抚养费
子女抚养费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子女的实际需要;②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根据收入状况分为: ①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
2021.02.01 153
-
抚养权与抚养费怎么规定的?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子女的实际需要;②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根据收入状况分为:①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
2022-09-03 15,340 -
抚养权与抚养费的具体规定为?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子女的实际需要;②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根据收入状况分为:①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
2022-08-25 15,340 -
离婚的抚养权应该如何判定的呀?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
2022-08-31 15,340 -
抚养与赡养义务是应该如何规定的
法定赡养、、义务人,是指基于《》、《民法典》、《民法典》等法律所赋承的监护关系、继承关系、抚养关系、关系、扶养关系,本着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而形成婚姻家庭关系中所承担的法定义务的人。这个法定义务人既承
2022-09-01 15,340
-
01:12
抚养权如何确定
抚养权的问题首先由夫妻双方结合子女意见协商决定,若协商不成,可起诉到人民法院,由法院判决。我国《民法典》对于子女抚养权归属的规定如下:1、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2、孩子一直随某一方生活,如果离婚后改为随另一方生活,对其生活习惯改
2,349 2022.04.15 -
01:42
孩子的抚养权归属如何
子女抚养权归属,具体如下: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
2,296 2022.05.11 -
00:47
孩子的抚养权该怎么决定
根据相关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但是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父方直接抚养:1、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生活的;2、母亲有抚养能力但不尽抚养义务的;3、其他使子女无法与其共同生活的原因。
1,36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