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法院会如何判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两份合同不一样,根据有效的那一份来进行判决。 1.如果两份合同签订时间有先后顺序,且两份合同均属有效合同,除当事人有特别约定外,前后两份合同对同一内容有不同约定时,基于意思表示最新最近,且不违反合同目的,可根据合同成立的时间先后,以后一合同确定的内容为准。如果前后两份合同所约定的内容并不冲突,只是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了不同的约定,因此,不能简单地认定后一协议是前一协议的变更,或后一协议是对前一协议的补充和完善。 2.如若签订时间相同的合同,则需要根据双方签订本合同的目的及双方实际履行情况,如能确认双方实际履行的合同,一般以实际履行的合同为准。 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两份合同不同,根据有效的判断。具体有:如果两份合同的签订时间有顺序,且两份合同均为有效合同;前后合同约定的内容不冲突,只是对合同内容有不同的约定,则不能简单地认定后一协议是前一协议的变更;如果签订时间相同的合同,根据双方签订本合同的目的和履行情况确认合同,一般以实际履行的合同为准。
两份合同不一致的,如果有先后顺序,以后签订的合同确定的内容为准;如果签订时间相同,可以根据双方签订本合同的目的及双方实际履行情况确定,一般以实际履行的合同为准。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法院怎么判
两份合同不一致的,以有效合同为准。如果两份合同约定的内容没有冲突,只是对合同内容有不同的约定。因此不能简单地认定后一种协议是对前一种协议的变更,或者后一种协议是对前一种协议的补充和完善。同时订立合同的,应当以订立合同的目的和双方的实际履行情
2022.04.12 4,033 -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法院该怎么判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法院的判决标准: 1、如果两份合同的签订时间有顺序,根据意思表示最新最近,不违反合同目的,可以根据合同成立的时间顺序确定,以后一份合同确定的内容为准; 2、如果签订时间相同,则需要根据双方的实际履行情况确认双方的实际履行情
2022.04.15 442 -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如何处理
双语合同语言意思表述不一样时,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2021.03.04 268
-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法院会如何判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的,法院会根据有效的那份合同进行判决。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
2022-06-06 15,340 -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法院如何判
两份合同不一样,根据有效的那一份来进行判决。 1.如果两份合同签订时间有先后顺序,且两份合同均属有效合同,除当事人有特别约定外,前后两份合同对同一内容有不同约定时,基于意思表示最新最近,且不违反合同目
2022-10-12 15,340 -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法院会怎么判
两份合同不一样,根据有效的那一份来进行判决。 1、如果两份合同签订时间有先后顺序,且两份合同均属有效合同,除当事人有特别约定外,前后两份合同对同一内容有不同约定时,基于意思表示最新最近,且不违反合同目
2022-11-11 15,340 -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法院怎么判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的,法院会根据有效的那份合同进行判决。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
2022-05-12 15,340
-
01:22
一房两卖如何判决处理
一房两卖,法院如何处理 一房两卖的情况下,法院不会因为有两份房屋买卖合同而判定其中一份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原则上两份房屋买卖合同均合法有效。但房屋究竟由谁取得,取决于哪一个买方办理房屋过户登记在先,已办理房屋过户登记的买方取得房屋产权。未办理
3,167 2022.04.17 -
01:38
如何判断一份合同有效
要判断一份合同是否有效,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确定:当事人的缔约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以及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只有有效合同,才能在诉讼中得到法律的支持。欠缺效力或者无效的合同,都是不能保障合同当事人权益。因此,要判断合同是否有效,应当注意以下要
2,319 2022.04.17 -
00:55
对法院判决不服应该如何信访
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信访方式如下:可以通过网络信访信息系统进行信访、发电子邮箱或打投诉电话给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
13,172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