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房抵债买房后房贷还会归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应该是原来在银行贷款买房的人还,且银行是抵押权人不经抵押权人同意房子是不能转让的。房屋产权仍由产权所有者自行管理,债权人只按期取息,而无使用管理房屋的权利,待借款还清,产权人收回房契抵押即告终结在借款合同中设置房产抵押时,若债务人没有及时还款或是借款不还或者贷款不还,债务人名下的房产有可能会被拍卖,债权人告上法院,法院查实并判决后,会执行债务人名下房产,法院会对债务人的房产进行拍卖以偿还该借款债务。
《民法典》 第四百一十一条依据本法第三百九十六条规定设定抵押的,抵押财产自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确定: (一)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权未实现; (二)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解散; (三)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 (四)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按揭房抵债后房贷应该是原来在银行贷款买房的人还。 银行是抵押权人,不经抵押权人同意房子是不能转让的。 房屋产权仍由产权所有者自行管理,债权人只按期取息,而无使用管理房屋的权利,待借款还清,产权人收回房契抵押即告终结在借款合同中设置房产抵押时; 若债务人没有及时还款或是借款不还或者贷款不还,债务人名下的房产有可能会被拍卖,债权人告上法院,法院查实并判决后,会执行债务人名下房产,法院会对债务人的房产进行拍卖以偿还该借款债务。
依据法理和现有法律,婚前按揭买房、婚后共同还贷的房屋产权归属可以分为以下情形: 一是结婚登记以前,夫妻一方用婚前财产以个人名义按揭贷款购买房屋,并且已经取得产权证,结婚登记以后还贷或继续还贷的,其产权仍属于一方婚前个人财产,购房人对其所购房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 二是结婚登记以前,夫妻一方用婚前财产以个人名义按揭贷款购买房屋,结婚登记以后取得房屋产权证,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的,房屋产权也应当属于购房人所有。
-
离婚后按揭房归谁
离婚后按揭房归谁的确认方式:一般情况下,认定为登记方所有。并由不动产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但如果那女双方另有约定的,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确认按揭房产的归属。
2021.03.21 154 -
按揭买房婚后共同还贷离婚时增值房产该归谁
一是结婚登记以前,夫妻一方用婚前财产以个人名义按揭贷款购买房屋,并且已经取得产权证,结婚登记以后还贷或继续还贷的,其产权仍属于一方婚前个人财产,购房人对其所购房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二是结婚登记以前,夫妻一方用婚前财产以个人名义按揭贷款购买
2021.01.11 101 -
婚前按揭买房婚后离婚房产归谁
婚前按揭买房协议优先,协议不成的,归房屋产权登记方所有。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
2021.01.10 189
-
按揭房抵债后房贷谁还
应该是原来在银行贷款买房的人还,且银行是抵押权人不经抵押权人同意房子是不能转让的。房屋产权仍由产权所有者自行管理,债权人只按期取息,而无使用管理房屋的权利,待借款还清,产权人收回房契抵押即告终结在借款
2022-05-23 15,340 -
按揭房抵债后房贷谁还?
应该是原来在银行贷款买房的人还,且银行是抵押权人不经抵押权人同意房子是不能转让的。房屋产权仍由产权所有者自行管理,债权人只按期取息,而无使用管理房屋的权利,待借款还清,产权人收回房契抵押即告终结在借款
2022-05-30 15,340 -
按揭房抵债后房贷谁还呢
应该是原来在银行贷款买房的人还,且银行是抵押权人不经抵押权人同意房子是不能转让的。房屋产权仍由产权所有者自行管理,债权人只按期取息,而无使用管理房屋的权利,待借款还清,产权人收回房契抵押即告终结在借款
2022-05-26 15,340 -
按揭贷款买房,离婚后,房产归谁?
《婚姻法解释(三)》第十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
2021-06-09 15,340
-
01:24
婚后按揭贷款买房离婚怎么分配
1、婚前一方按揭的,离婚时,通常归持证这一方所有。 2、婚后按揭还贷,如果是共有权证,无论谁得房,都要给对方一半的房屋补偿款。 3、婚后按揭还贷,但是房本写在一人名下,那通常会倾向于继续判归持证一方所有,另一方拿补偿款。 4、只有合同,还没
1,089 2022.04.17 -
00:59
期房按揭了还能退房吗
期房在按揭贷款之中也是可以申请退房的,购房者想要退房,首先可以与开发商进行协商。如果开发商确实存在违约行为,那么购房者可以向开发商提出解约,要求开发商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解约的手续。如果开发商并不愿意配合,那么购房者可以准备相关的证据材料,例
660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