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失踪,然后诉讼离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限定: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时常寓居地不一致的,由时常寓居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诉讼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议副本。书写诉讼状确有困难的,能够表面诉讼,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另一方当事人。第一百二十一条诉讼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纪、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借口;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因此,诉讼离婚需要提交诉讼状一式两份、原告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结婚证及复印件,到被告住所地诉讼立案,如果被告住所地与时常寓居地不一致的,到被告时常寓居地人民法院诉讼立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女方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进行诉讼离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1条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
一方失踪另一方离婚手续办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或者申请宣告失踪来解除婚姻关系。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宣告失踪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公告期满仍无音讯的,人民法院将作出宣告失踪的判决。夫妻中的一方被宣告为失踪人后,另一方再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应当准予离婚。
-
-
男方失踪女方如何诉讼离婚
我国的民法典规定,一般情况下,如果夫妻中的任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那么人民法院应该批准另一方离婚。如果夫妻中的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不管失踪的一方出走时间的长短,人民法院都应该受理该案件。并且要按普通程序对案件进行
2022.04.12 700 -
离婚后,男方失踪,女方如何起诉离婚?
根据法律的规定:从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与家庭断绝通讯关系已满两年的,经人民法院查证属实,可判决离婚。一方下落不明满二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属于法定经调解无效、法院应当准许离婚的情形。女方可以向公安局申报失踪后起诉离婚。
2021.04.07 369
-
男方失踪女方怎么诉讼离婚?
一方失踪另一方离婚手续办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或者申请宣告失踪来解除婚姻关系。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宣告失踪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
2022-05-12 15,340 -
男方失踪女方怎么诉讼离婚
根据你的情况,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去做:(1)、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然后确定其失踪,以失踪为理由,再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2)、以没有感情分居两年以上为理由,向法院申请离婚。(3)、以感情破裂为理由,直
2022-01-28 15,340 -
男方失踪女方要怎样诉讼离婚
失踪、下落不明是要一方离开自己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的地方后,去向不明,与任何人都不联系,没有一点消息,而且时间持续两年以上。满足这些条件,法院才会认定为失踪、下落不明满两年,视为夫妻感情破裂,判决离婚
2022-05-24 15,340 -
男方失踪女方要如何诉讼离婚
失踪、下落不明是要一方离开自己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的地方后,去向不明,与任何人都不联系,没有一点消息,而且时间持续两年以上。满足这些条件,法院才会认定为失踪、下落不明满两年,视为夫妻感情破裂,判决离婚
2022-05-19 15,340
-
01:12
男方失踪女方如何起诉离婚男方失踪,女方也可以起诉离婚,具体来说,女方应当前往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书面的起诉状。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如果丈夫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妻子就可以前往自己一方住所地所在的人
1,054 2022.04.17 -
00:57
起诉离婚对方玩失踪怎么办如果起诉离婚的时候对方失去了联系,那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我们可以让法院通过公告送达的方式去公告相关的文书,公告期满之后,则视为他已经收到了相关的文书; 第二、在公告送达完成的情况下,如果对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席的话,我们也可以申请法院依法缺
719 2022.07.06 -
01:02
夫妻一方失踪怎么起诉离婚夫妻一方起诉离婚,被告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具体来说,“经常居住地”是相对于基层法院的管辖范围而言。如果在地级市长期居住,但分别有几处居住场所,且居住
552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