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罪的最新量刑标准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第一百零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犯本章之罪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五十六亲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相关法律]《国家安全法》第四条第一款任何组织和个人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刑法》第一百零九来第二款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叛逃罪的最新判刑标准: 1、犯叛逃罪的,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犯罪情节达到严重标准的,则应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叛逃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叛逃的,携带国家秘密叛逃的,叛逃后发表有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言论的,等等。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依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
-
叛逃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8.10 111 -
叛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6.06 89 -
什么是叛逃罪?叛逃罪量刑标准有什么?
犯本条所规定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叛逃的,携带国家秘密叛逃的,叛逃后发表有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言论的,等等。 掌握国家秘密的
2020.06.25 332
-
叛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叛逃罪如何量刑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7-19 15,340 -
叛逃罪最新判刑标准
最新的叛逃判决标准: 一、犯叛逃罪的,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犯罪情节达到严重标准的,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2021-12-25 15,340 -
叛逃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叛逃罪量刑: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021-12-25 15,340 -
叛逃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叛逃罪的量刑标准有: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犯罪有两个等级的量刑范围,具体量刑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确定。
2021-12-25 15,340
-
01:21
最新盗窃罪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盗窃罪量刑标准为: 1、行为人涉嫌盗窃他人财物金额较大,一般以1千至3千元为起点;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行为人涉嫌盗窃他人财物金额巨大,以3万至10万元为起点;依法会被判处三
1,850 2022.04.17 -
01:44
盗窃罪最新量刑标准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或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一般针对的是动产而言,但对于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电力、煤气等能源也可以成为本罪侵犯的对象。本罪
3,055 2020.12.25 -
01:06
非吸罪最新量刑标准202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行为人以牟利为目的,故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社会上以存款的形式公开吸收公众资金的犯罪行为,或者以存款以外的其他名义,如以投资、入股等的名义,吸收公众资金的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之
1,352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