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名额能不能给别人用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借名买房属于合同行为,是双方的约定。如果双方自愿签署的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应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借名人存在恶意规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为的话,就别当别论了。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恶意串通的】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只要将购房名额给他人使用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即可。借名买房指自限购政策施行之后,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失去了购房资格,即使能签买卖合同,也无法在房地产中心进行交易过户。在此情况下,个别购房者采用了以父母、子女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购房,而购房款项却由购房者自己支付的方式购房。
一般来讲,医保卡外借会有以下影响: 一、违规使用医保卡严重者违法被抓: 医保卡借给别人使用,已经触犯法律了,情节严重的,可能还会负刑事责任。 二、投保商业保险可能会被拒保: 医保卡的消费记录都会记在自己医保名下,这将会对自己买保险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保险公司会认为你不诚信,基于保险的道德风险管控,直接拒保。 三、商业保险理赔可能失败: 医保卡默认为个人使用,一人一卡,所有消费记录保险公司就认为是你个人的医疗情况,这个时候保险公司是不会跟你讲'人情'的,保险公司对于外借社保卡的容忍度是很低的。
-
能不能借别人名买房
可以,但是房产证上就是他人的名字,在法律规定上,该房屋就是登记人的房产。由于我国目前实行购房实名制,即签订买卖合同的买受人与房产管理部门最终登记的所有权人保持一致; 而在确立不动产的所有权归属时,我国采用不动产登记主义,即根据房产证和房屋管
2021.02.21 111 -
购房合同是否能给别人
购房合同能拍给别人,但应注意合同中隐私信息的保护。购房合同上包括个人房屋产权的确认信息、房屋的具体地址、建造年代及结构、户主身份证号及联系方式。信息泄露可能造成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的传送;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涉及虚假案件事故;不法公司
2021.03.30 396 -
购房合同能给别人发吗
购房合同能给别人发。不过最好是在什么都没有填的情况下,如果填了建议把名字、手印之类的遮档住再拍给别人看。这样就没有太大什么风险,但是主要保管好个人信息。但是如果合同是拍照给了一些贷款公司或者是不法分子的话就有一定的风险。签定正式的购房合同,
2021.12.12 2,523
-
购房名额能不能给别人用
能。 只要将购房名额给他人使用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即可。借名买房指自限购政策施行之后,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失去了购房资格,即使能签买卖合同,也无法在房地产中心进行交易过户。在此情况下,个别购房者采用了以
2022-05-16 15,340 -
购房名额能给别人用吗
能。只要将购房名额给他人使用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即可。借名买房指自限购政策施行之后,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失去了购房资格,即使能签买卖合同,也无法在房地产中心进行交易过户。在此情况下,个别购房者采用了以父
2022-05-17 15,340 -
给别人用名额买房子行吗
不允许借名买房。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即使通过借名成功买房,由于房产证上的签名不是实际买受人,如果实际买受人和名人后发生房产纠纷,双方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
2022-01-04 15,340 -
用别人名额购买房要注意什么
我国现行房地产管理办法实行实名制。也就是说,谁的名字属于房产证就是谁的房地产。借名买房风险很大,建议慎重考虑。《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明确了普通商品房
2022-01-04 15,340
-
01:15
签了购房合同能改名字吗
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更改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就要依照其规定。因此,签了购房合同后,双方协商一致后是能够改名字的。 但是,如果完成网签和备案后想要更名的,那么要得到开放商的同
4,011 2023.01.04 -
01:00
已满16岁能不能起诉别人
已满16岁能起诉别人。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未成年并不是限制起诉的条件。
1,84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