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集体土地抵押法律风险大吗?有哪些影响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集体土地抵押法律风险与现实需求的冲突:一是不能做到“地尽其用”,严格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并不能有效地保护耕地。一户多宅,乱占地建房、多占地建房现象明显,还存在“空中村”现象;二是不能长期承担社会保障。农民大量涌人城市,严格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无法真正解放农村生产力,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应只依靠土地来提供社会保障;三是发达地区城郊部分农民在空余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对外出售,形成了“隐形市场”.增加了当事人的交易成本和风险,不利于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四是不利于农民融资。大多数农村家庭拥有的不动产主要是住宅和宅基地使用权,而现行法律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导致抵押担保困难,进而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条件有:申请抵押登记,合同自批准起生效。未登记不受法律保护;以土地使用权登记为前提。使用权可设定抵押权;抵押登记应符合程序:出具同意抵押证明;对使用权进行评估;土地使用权抵押,土地所有者同意并出书面证明;当事人应委托评估机构对土地进行评估,结果应报管理部门确认。
登记机构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时,一般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所抵押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已经登记。抵押登记必须以土地使用权登记为前提。 二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客体范围存在限制。只有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才能进行抵押,其他的如集体举办的企业和学校、医院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一般不得抵押。 三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脱离厂房等建筑物单独抵押。 四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应当经过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同意。抵押人应当提供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出具同意抵押的书面证明。证明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在实现抵押权时集体同意按法律规定的土地征收标准补偿后转为国有土地;征地费是否作为清偿资金等。 五是当事人提供的抵押合同应当明确抵押权实现的方式。
-
集体土地用途法律规定有哪些
私买集体土地使用范围法律规定有: 1、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但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2、对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人,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如构成犯罪的,还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020.08.12 151 -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条件有哪些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条件如下: 1、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 2、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书。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的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2021.01.17 169
-
用集体土地抵押法律风险大吗?有什么影响
集体土地抵押法律风险与现实需求的冲突:一是不能做到“地尽其用”,严格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并不能有效地保护耕地。一户多宅,乱占地建房、多占地建房现象明显,还存在“空中村”现象;二是不能长期承担社会保障
2022-07-13 15,340 -
想要进行抵押土地,关于集体土地抵押法律风险有哪些?
土地抵押权的法律特征包括: 首先,土地抵押权具有担保物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双重性质。 其次,土地抵押权的标的为土地使用权。 第三,土地抵押权附属于土地使用权,但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抵押权的效力对土地
2022-07-21 15,340 -
土地抵押风险有哪些?
最大的风险是,没钱还银行的时候,银行会申请法院处置土地资产。..。
2022-10-29 15,340 -
土地使用权抵押有哪些风险
普通抵押与最高额抵押的选择风险。如果选择普通抵押,风险比选择最高额抵押风险要小。最高额抵押贷款是目前倒贷现象的主要形式。最高额抵押贷款由于贷款周期较长和本身固有的债权不确定性,决定了其风险比普通抵押贷
2021-06-03 15,340
-
00:56
土地使用权能否抵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中国土地的所有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或者是集体,自然人或者组织只享有土地使用权。但是关于土地使用权能否抵押需要分情况讨论: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能够抵押;以招投标方式取得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
1,993 2022.04.17 -
01:09
什么是土地使用权抵押
土地使用权抵押,指的是债务人将其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偿清的担保,而不转移占有的行为。土地的使用权在抵押关系生效之后,当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债务到期后没有能力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拍卖,该债务人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拍卖的价款优先抵偿
2,546 2022.04.15 -
01:17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隐名股东,就是投资人使用别人的名义持有而自身享有权利的公司股份,隐名股东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确认其显名股东的身份,实际上,其承担对公司的投资责任。 虽然我国法律没有禁止隐名股东,但是隐名股东存在明显的法律风险,如下: 法律不保护其投资利益;
8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