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取保候审手续怎么走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为人交通肇事要取保候审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交通肇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拘役的; 2、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属于严重患病、生活无法自理的人,或哺乳期妇女;且取保不具有社会危险性的; 3、羁押期限届满仍未结案,且有必要取保候审的。
交通肇事取保候审流程如下: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取保候审的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3、取保候审的执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间届满以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将保证金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告知保证人解除担保。 4、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取保候审的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了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或者案件已经办结的,原决定机关应当作出撤销取保候审的决定,并通知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
-
交通肇事取保候审程序怎么走
我国法律没有对交通肇事规定特殊的取保候审程序,和其他犯罪是一样的。申请取保候审应当按照以下两种方式和程序进行。第一种是在拘留期间向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书》。第二种是在逮捕决定作出之前向检察院提出《不予批准逮捕法律意见书》,并附上相应证
2020.08.18 148 -
交通肇事罪取保候审需要什么手续
交通肇事罪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 1、犯罪分子可能判处较轻刑罚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存在其他法定情形,取保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 取保候审的程序即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确认自己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向人民法院等机关提出取保
2020.04.08 122 -
交通肇事取保候审
一、适用取保候审的条件、情形: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二、取保候审的程序: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
2020.05.22 224
-
交通肇事如何办取保候审手续?
这要看案情,一般交通事故还是可以取保,情节严重、逃逸等取保就难了
2022-08-07 15,340 -
交通肇事取保候审需要什么手续?
取保候审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以后还要进行侦查,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还要审判,如果判实刑还要入
2022-07-06 15,340 -
交通肇事取保候审流程怎么走
我国法律没有对规定特殊的程序,和其他犯罪是一样的。申请取保候审应当按照以下两种方式和程序进行。第一种是在拘留期间向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书》。第二种是在逮捕决定作出之前向检察院提出《不予批准逮捕法
2022-08-27 15,340 -
交通肇事取保候审程序怎么走
我国法律没有对规定特殊的程序,和其他犯罪是一样的。申请取保候审应当按照以下两种方式和程序进行。第一种是在拘留期间向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书》。第二种是在逮捕决定作出之前向检察院提出《不予批准逮捕法
2022-08-27 15,340
-
01:31
取保候审手续取保候审的办理手续具体如下: 1、发起取保候审的申请。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或其指定的法定代理人及代理律师等,享有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权利。 2、取保候审的决定。公安部门或者人民检察院及法院在收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之后,会在7日之内作出是否
19,466 2022.04.17 -
01:37
取保候审程序怎么走取保候审程序流程为: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情节较轻,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附加刑的;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
11,622 2022.04.15 -
01:32
取保候审的流程怎么走取保候审的流程如下:1、取保候审的申请。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2、取保候审的决定。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要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
3,57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