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毁坏财物取保候审要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江西省故意毁坏财物罪量刑标准的具体情况;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四川故意毁坏财物罪立案标准在四川故意毁坏财物罪立案标准如下:由于我国刑法对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数额未作出明确界定,因此各地在实施中的标准也不太相同,福建省在对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认定中,“数额较大”一般为一万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犯故意破坏财物罪 (1)数额较大(福建省数额标准1万元-5万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数额巨大(福建省数额标准5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毁坏个人财物,导致他人精神失常的破坏生产、经营设备设施,造成停产或经营停止,引起重大损失破坏手段极其恶劣的等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犯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符合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的,可以由自己或者通过近亲属、辩护人向司法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书面申请。司法机关在收到申请7日内会作出决定,同意取保候审的,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缴纳保证金或者提出保证人就可以取保候审出犯罪嫌疑人。
故意损坏财物罪量刑标准:数额较大或者有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故意毁坏财物罪怎么处理
1、故意毁坏财物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侵犯对象是各种公私财物; 4、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2020.07.31 123 -
故意毁坏非法财物怎么处理
故意毁坏非法财物有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5.07 112 -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怎么处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毁坏他人
2020.03.04 240
-
故意毁坏财物取保候审如何处理
所谓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因此,是否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故意毁坏
2022-06-22 15,340 -
故意毁坏财物罪,可否要求取保候审?
应当可以。根据《中然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8-20 15,340 -
故意毁坏财物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投案自首,认罪态度好,对被害人积极赔偿并和被害人达成谅解协议,有悔过和立功表现的,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办理取保候审
2022-07-16 15,340 -
故意毁坏财物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故意毁坏财物罪能不能取保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所谓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因此,是否数额较
2022-08-07 15,340
-
01:08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怎么判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如果情节比较轻微的,属于一般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规定进行处置,不构成犯罪。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就构成犯罪,严重情节包括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导致受害者损失严重,并且毁坏的手段极其残忍恶劣的
4,871 2022.04.17 -
01:00
故意毁坏财物罪如何争取缓刑
故意毁坏财物罪争取缓刑有两种情况:1、对于未成年人,老年人,孕妇这些弱势群体,只要符合条件,就必须判缓刑;2、如果有以下情形,那么可以判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3、对于累犯和犯
894 2022.04.17 -
00:52
故意毁坏财物判多久
行为人触犯故意毁坏财物罪,所应当判处的刑罚一般根据所毁坏财物的数额,或者毁坏财物的行为的恶劣程度进行判断。首先,如果行为人故意毁坏国家、单位或者他人所有的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该行为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那么应当对其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638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