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辞职和协商辞职的区别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协商离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主动离职,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协商离职,用人单位不一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主动离职,用人单位就一定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关系,那么,协商一致的情况往往是用人单位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由于是协商确定解除,经济补偿的数额往往也是协商确定。而协商解决往往也是最快速,便捷的方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法律的规定上,劳动者主动辞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是不用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但是如果劳动者有工伤,就要区分情况对待。主动辞职是不建议大家采用的方式,因为主动辞职基本上放弃了自己所有的补偿。
被辞退和主动辞职区别: 1、行为主体:辞退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主动辞职由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2、程序不同:过失性辞退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主动辞职劳动者需要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内提前三天。
-
主动辞职和被主动辞退的区别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辞退和主动辞职区别: 1、行为主体:辞退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主动辞职由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2、程序不同:过失性辞退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主动辞职劳动者需要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内提前三天
2020.12.17 339 -
被辞退和主动辞职区别
(一)两者的定义不同。 1、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 2、辞退是指解除聘任的职务,不再聘用。 (二)两者的行为主体不同。 1、辞职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或者劳动者。 (1)辞职是指由国家权力
2020.06.19 378
-
协商辞职与主动辞职的区别
协商离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主动离职,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
2022-03-16 15,340 -
什么是协商和主动辞职,辞职与协商的区别
协商退休,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自愿退休,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
2021-11-15 15,340 -
主动辞职与协商辞职区别是什么
协商离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主动离职,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的;(二)用人
2022-09-01 15,340 -
辞职和主动离职的区别
主要区别: 1、补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正常情况下,如
2022-06-21 15,340
-
01:24
离职和辞职的区别
离职和辞职的区别有: 辞职,指的是员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分为三种情况:1、如用人单位对员工有威胁、暴力等手段强迫员工劳动、或不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员工可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要求;2、
75,178 2022.04.15 -
01:16
辞退和辞职有什么区别
员工主动离职和单位辞退的区别如下:员工主动离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个人原因辞职,另一种是被迫辞职。个人原因辞职的,劳动者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要用人单位同意,但此时用人单位是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2,941 2022.04.17 -
00:51
辞职和辞退有什么区别
辞职和辞退,一般有以下的三个区别,具体如下: 1、概念不同: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退是用人单位解雇职工的一种行为,是指用人单位由于某种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制措施; 2、行为主体不同:
8,45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