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没有房产证能贷款吗?法律如何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商品房产权证正本抵押给银行的,购房者还完了贷款,或者是提前还完贷款,提前和陈银行取得联系。银行的工人员会告诉购房者什么时候去办理相关手续。不同的银行具体要求也会不一样,但银行都会要求购房者带上身份证、抵押物凭据、借款合同、保单副本等有关资料。【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一、婚前一方办理按揭手续,婚后夫妻共同偿还贷款,但婚前并未办理产权登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产权证的取得在婚后,房屋仍属于个人财产,应按照个人财产的方式处理。 二、婚前办理按揭手续,并已经进行产权登记,婚后夫妻共同清偿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房屋的产权是登记哪一方的名下,按揭贷款是由哪一方办理的,房屋就属于哪一方的财产,对于已归还的贷款中属于配偶一方清偿的部分,应当予以返还,离婚后未偿还的债务仍为个人债务。 三、婚后办理按揭手续,但房屋产权登记在夫妻一方名下,这种情况下,对房屋属于共同财产的性质没有争议,问题在于如果要把房屋判给非产权登记方,则涉及到债务是否转移的问题及是否需要征得银行认可的问题。法院在判决时不能仅仅以银行的信贷利益作为考虑的标准,将房屋判决给偿贷能力较强的一方。
-
能抵押房屋二次贷款吗,法律上如何解决
可以贷款,但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第一次贷款没还清,需要没有逾期记录,才可以申请第二次贷款。申请贷款时需提供第一次贷款还款基本情况凭证、收入证明,如果符合要求能进行第二次贷款。银行审核合格成功后会发放贷款。《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九条同一
2024.05.05 29 -
房产证抵押贷款能贷多久,法律上怎么解决?
最长用房子做抵押,贷消费贷款一般是 1、 3、 5、借贷者还要满足申请条件。一、申请条件:1、房屋性质;住宅: (1)写字楼; (2)别墅; (3)商品房; (4)成本价房; (5)经济适用房(对经济适用房要求严)并且产权明晰以内。 2、抵
2024.04.29 21 -
我的房子是回迁房,没有房产证,能贷款吗
回迁房如果想办理贷款,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 1、须出示回迁协议,证明该回迁房未受政策限制; 2、五证齐全,包括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以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3、有房产证(仅有回迁证是不能贷
2024.05.21 30
-
贷款买的房子有房产证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贷款房依法具有房产证。房地产转让当事人会在房地产转让合同签订后90日内持有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的合法证明、转让合同等文件向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提供的文件进行审查,查
2023-06-15 15,340 -
离婚房子贷款如何解决
一、婚前一方办理按揭手续,婚后夫妻共同偿还贷款,但婚前并未办理产权登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产权证的取得在婚后,房屋仍属于个人财产,应按照个人财产的方式处理。 二、婚前办理按揭手续,并已经进行产权登记,婚
2023-09-27 15,340 -
房子房产证没下来能贷款,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房子房产证没下来不能贷款,房屋办理抵押贷款需要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户口本、婚姻证明、房产证、土地证等材料,房产证没下来的房子存在没有产权证明的障碍,无法办理抵押登记。
2023-08-27 15,340 -
买房子没有房产证可以贷款吗?还能贷款吗?具体的房产证该怎么贷款
贷款解决了众多朋友的资金需求,但是据我了解没有房产证的房子是不可以贷款的,没有产权证明作抵押登记,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不会放款的!那没有房产证又该如何获得贷款呢在信贷业务迅猛发展的今天,没房产证也是能贷款
2022-02-10 15,340
-
00:49
没有房产证的按揭房能贷款吗没有房产证的按揭房不能贷款。抵押贷款是指债务人也就是借款方在法律上把财产的所有权转让给债权人,也就是放款方,但债权人不能全部占有财产,不能随意的进行处分的权利。以财产担保的债务一经偿还,那么财产所有权的转让即告结束。设置抵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1,856 2022.10.06 -
01:13
按揭房没有房产证可以贷款吗按揭房没有房产证不可以贷款。具体分析如下: 1、按揭房没有房产证不可以贷款的原因在于,在办理按揭贷款的时候,需要用房产证作抵押,没有房产证就意味着购房人只有房子的居住权,没有处分权; 2、设置抵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如果说
3,659 2022.10.06 -
00:49
离婚房子还有贷款如何分配离婚房子还有贷款,分配的规定如下: 1、如果双方用婚后双方用共同财产出资,房屋登记在双方名下或者一方名下,房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房屋的分割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作
535 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