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未婚生子分手后女方必须支付抚养费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3、交到孩子父亲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 4、开庭审理; 5、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 6、如果您准备请律师,最好在一开始就去找律师咨询。 7、《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婚生子是可以要求男方付抚养费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具有法定抚养义务。且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履行支付抚养费的法定义务。
对于小三生的孩子,如果男方不直接抚养孩子的,是需要支付抚养费的。因为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一样的权利,他们也享有被父母抚养的权利,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
男女未婚生子男方抚养费需要支付吗
男女未婚生子如果男方不直接抚养孩子则需要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 我国法律上的抚养费,是指当这些人不能充分履行或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支付给未成年人的费用。
2021.04.14 163 -
男女未婚生子,男方需要支付抚养费吗
男女未婚生子,男方需要支付抚养费。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2021.01.13 207 -
男方未婚生子女方付抚养费吗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
2021.03.25 186
-
请问未婚生子男方必须支付抚养费吗?
男女未婚生子,男方需要支付抚养费。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2023-08-05 15,340 -
离婚后男方必须给女方支付抚养费吗?
离婚时女方是否必须给男方支付抚养费,要看孩子由谁直接抚养。如果是由男方直接抚养的话,那么女方应当按时支付抚养费,相反的,如果是由女方直接抚养的话,那么男方应当按时支付抚养费。
2023-11-02 15,340 -
离婚后孩子归男方抚养,女方必须付抚养费吗
支付多少的小孩抚养费,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能力、小孩的实际花费来判决。即:没有获得小孩抚养权的一方,每月支付小孩的抚养费是自己工资收入的20%--
2022-07-06 15,340 -
离婚时女方必须给男方支付抚养费吗
夫妻在离婚时,可以选择协议离婚。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的,通常就会诉讼离婚。如果有孩子的,孩子是需要由一方抚养,另一方支付抚养费。如果夫妻双方离婚后,女方不要孩子,女方是要给抚养费的。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
2021-06-11 15,340
-
01:08
离婚必须支付抚养费吗离婚后不一定要支付抚养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双方可以自行约定,抚养费由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全部承担,另一方不再给付,但是如果经查实,抚养方的经济能力不足以独自抚养子女的,法院不会准许。如果要给付抚养权,具体数额取决于父母的收入水平、当地生
1,656 2021.04.25 -
01:33
离婚孩子归女方男方要付抚养费吗离婚后孩子归女方抚养,男方要付抚养费吗 按照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关爱孩子和抚养孩子,这是每个父母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父母离婚的话,父母离婚与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是并不影响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不会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它是斩不断的血缘关系
1,578 2021.04.25 -
00:46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怎么办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前夫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是会得到支持的。如果是法院已经判决前夫应给付抚养费的金额,前夫不主动履行的,针对此情况可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
1,56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