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收购林木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有哪些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律师解答 非法收购林木罪的构成要件有: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 3、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三款规定,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 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温馨提示】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15分钟获得解答!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收购林木罪的处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是指以牟利为目的,在林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
滥伐林木罪由以下要件构成:犯罪客体是国家保护林业资源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保护森林法规,没有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采伐许可证,但违背采伐证所规定的地点、数量、树种、方式而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
非法收购林木罪有何规定
构成非法收购林木罪的法定要件是: 1、主体是具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 2、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 3、客体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 4、客观上表现为在林区非法收购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0.10.06 121 -
非法收购林木的犯罪处罚标准有哪些?
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9.10 115 -
构成非法收购林木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构成非法收购林木罪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林区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0.10.04 71
-
构成非法收购林木罪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非法收购林木罪的构成四要素有: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林区非法收购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023-10-24 15,340 -
非法收购林木是否构成非法收购林木罪吗
法律分析 构成非法收购林木罪的法定要件是: 1、主体是具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 2、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 3、客体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 4、客观上表现为在林区非法收购林木,情节严重的行
2023-11-27 15,340 -
滥伐林木构成非法采伐林木罪的情形有哪些
符合下列条件才构成非法滥伐林木罪: 1、滥伐林木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牟利为目的; 3、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活动; 4、客观方面由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
2023-12-20 15,340 -
滥伐林木罪和非法收购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2-06-28 15,340
-
01:04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点: 1、客体要件,冒名顶替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正常管理秩序,侵犯对象是他人接受的教育,工作、待遇的权利;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是行为人通过假冒他人的姓名,冒领录取通知书、伪造档案、户籍等替他人或窃取他人的利益,
527 2023.03.29 -
01:24
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量刑标准
如果犯罪嫌疑人以牟利为目的,在林区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就构成了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行为人在林区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的行为,极大地助长了盗伐、滥伐林木犯罪活动的蔓延、发展。对这种行为必须严厉打击。根
1,162 2021.04.25 -
01:22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财产受到损失的人叫受害人。因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虽属既成事实亦不受法律保护,受益人取得的不当利益应当返还给受害人。不当得利制度旨在调整欠缺法律依据
20,24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