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行为。即已经有了一个婚姻关系,又与他人缔结第二个婚姻关系。 构成重婚,需要负的法律责任是:行为人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构成重婚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被认定重婚后,无过错方提出离婚诉讼请求的,法院会判决离婚,重婚人应当负损害赔偿责任,另外,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会照顾无过错方。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行为。即已经有了一个婚姻关系,又与他人缔结第二个婚姻关系。 构成重婚,需要负的法律责任是:行为人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构成重婚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被认定重婚后,无过错方提出离婚诉讼请求的,法院会判决离婚,重婚人应当负损害赔偿责任,另外,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会照顾无过错方。
行为人构成重婚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此基础上分为了两种,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
重婚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重婚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下: 1、刑事方面的责任。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民事方面的责任。另一方可以请求重婚的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021.03.30 102 -
犯重婚罪有哪些法律责任
1、刑事责任: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民事赔偿责任:由重婚者对无过错方承担惩罚性的赔偿责任。
2021.04.26 101 -
重婚罪法律责任具体有哪些
重婚的法律责任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拘役的期限一般是一个月到六个月。 本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主观上为故意; 客体上侵犯了婚姻管理制度和人民群众民主权利; 客观方面实施了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2020.08.29 86
-
重婚重婚罪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行为。即已经有了一个婚姻关系,又与他人缔结第二个婚姻关系。 构成重婚,需要负的法律责任是:行为人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构成重婚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
2022-11-24 15,340 -
重婚罪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重婚罪是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为主体分为两种人:一是重婚者,即已有配偶并且没有解除婚姻关系,又与他人结婚的人。二是相婚者,即明知对方有配偶
2022-11-23 15,340 -
重婚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重婚的法律责任是《民法典》和《刑法》,其内容为有重婚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
2022-07-03 15,340 -
重婚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重婚的法律责任是《民法典》和《刑法》,其内容为有重婚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
2022-06-05 15,340
-
01:04
发包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发包人和承包人是建设工程合同中的主体,其中,发包人在工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 1、按照约定提供给承包方材料、设备、设计图纸等资料,否则造成的损失由其自己承担,并且赔偿承包方因停工等所造成的损失;2、发包人应当采取措施来弥补因自己的原因导致
1,470 2022.04.15 -
01:01
侵犯版权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未经授权许可出售版权作品,属于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因此,侵犯版权是一种违法行为,违反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责任如下: 1、行为人如果侵犯著作权,或者侵犯了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
1,831 2022.04.17 -
01:25
隐名股东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隐名股东的责任需要视公司成立情况而定: 一、公司合法有效成立的情形: 1.公司股东知道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有明确的协议,规定实际股东为隐名股东,且隐名股东已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应确认其股东资格,保护其应有的股东权益,对内承担法定股东责
1,81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