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职工因工受伤单位故意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该怎么维护权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伤职工依据劳动合同法38条6款规定解除劳动关系,这是劳动合同法兜底的规定,从法律规定字眼上分析,应当支持经济补偿金(此条属国家依法保护工伤职工的权利),但当地劳动仲裁委,人民法院不会支持的,含义:当地保护啊!因有关权利部门会说实属(职工提出)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有关部门会说:只要工伤赔偿能拿到就行了。若有关部门支持经济补偿的话,那么用人单位会故意不服上诉的,故意拖延工伤赔偿金支付时间的,所以有关部门不会支持劳动者情形之一的理由。其实有关部门会一方帮助企业在有限的保护劳动者,总会让工伤职工稍微吃亏些,总之:工伤职工能拿到有限的赔偿后,再让用人企业自愿少量“出血”的。总而言之:劳动者属弱势群体拖不起的,法律规定实属过程,真正的权威是有关部门的(裁量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没有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没有经济补偿金。
-
劳动者能否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要看单位是否存在过错,如果劳动者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是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2020.09.22 235 -
劳动者工伤赔偿不同于经济补偿金吗
劳动者工伤赔偿与经济补偿金可以兼得,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工伤赔偿金是职工遭受职业伤害,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劳动者身体伤害和劳动能力伤害的补偿。
2020.02.05 174 -
工伤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工伤期间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除了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行为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同时要求支付工伤待遇的。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获得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2020.08.24 298
-
劳动者因工受伤,单位不支付加班费,我该怎么办,如何维护自己权益
不支付加班费,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如下: 第一,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尤其是工伤待遇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应当首先进行协商,以达成解决
2022-03-08 15,340 -
用人单位无故解除劳动合同且未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该怎么维护权益
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说辞退、开除)分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对照下属于哪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给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
2023-02-13 15,340 -
公司变相裁员,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该怎么维护权益
公司应当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执行,其中包括工作岗位的约定。工作岗位的调整需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否则无法协商一致时用人单位应当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变相裁员或者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2022-02-25 15,340 -
劳动者辞职时用人单位不给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辞职若用人单位存在法定过错,即《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情形,劳动者可以书面告知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若用人单位不存在法定过错,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30日(试用期提前
2022-03-04 15,340
-
00:47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什么意思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意思不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因为经济补偿是有法律规定的,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符合法定情形的,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无需支付经济
1,798 2022.05.11 -
00:59
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主动表示不续签原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
1,662 2022.04.17 -
01:03
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4,15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