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不发工资劳动者是否可以提出离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可以辞职,这种情况应当属于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通过劳动条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劳动者已提供劳动部分对应报酬不应被剥夺。若用人单位有条件支付剩余工资的,如员工的银行卡并未销毁,应及时足额支付。 2、劳动者自动离职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赔偿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
旷工离职还有工资。不过劳动者擅自离职,没有提前30天书面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违法的情况,劳动者属于违法。用人单位应该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是该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
-
劳动者提出辞职30天后是否可以不再上班
可以不再上班。一般职工辞职所担负的义务就是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之后,不需要单位批准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0.09.23 174 -
劳动者离职后不发工资怎么办
劳动者离职后不发工资,可以先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纠正;如果还不行可以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2020.02.25 124 -
春节假期劳动者不能休假的工资如何发放?
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不能休假的劳动者,工资的发放是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应根据劳动法规定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春节调休假期和国家延长假期期间,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应根据劳动法规定安排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2020.02.05 150
-
强行给员工“放假”不发工资,劳动者是否可以辞职
1、可以辞职,这种情况应当属于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通过劳动条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
2022-07-19 15,340 -
劳动者提前离职,没有按时发放工资,那么劳动者是否可以拿到工资?
可以拿到工资,但如果劳动者提前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022-03-02 15,340 -
离职多久不发工资可以提出劳动仲裁
离职后一年内不发工资的可以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
2022-07-05 15,340 -
劳动者提出辞职,时间一到,请问是否可以离职,扣发工资的办法是?
劳动者按规定提出辞职,时间一到可以离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
2022-02-26 15,340
-
00:46
擅自离职公司不发放工资合法吗
擅自离职公司不发放工资不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擅自离职,是有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
7,028 2022.04.17 -
01:39
产假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产假是指,女职工在生育过程中依法享有的假期待遇。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在我国女职工分娩后,可以享受98天的产假;而怀孕期间,可以享受15天的长假。产假期间女职工的福利待遇,需要按照产前和产后来进行区分。分娩前,女职工享有15日的产
20,128 2021.04.25 -
01:00
男员工陪产假工资发放标准
男员工陪产假工资发放标准如下: 1、若是用人单位有为职工买生育保险的话,职工休陪产假期间的工资则由用人单位向相关部门申请。陪产假期间工资一般是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来支付的,若是职工工资高于当时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则由用人单位补差额; 2、
10,452 2022.05.11